不彰人之短
古代人,那个风气比较淳厚,特别强调口德。我记忆当中,好像爷爷奶奶他们都常讲:留点口德,留点口德。但现在我们的基础不好,常常容易随顺自己的习气之外,社会风气又是比较喜欢扬人恶,甚至于很多电视节目都是挖人隐私。内有恶因,社会风气又是恶缘,所以往往容易造下这个果报。除非有高度的警觉,不然要不造口业很不容易。提高警觉,常常读经,提醒自己。
而且彰人之短,我们看到这个“短”想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人有短,切莫揭”,要很厚道包容才对。而且我们去彰人短之后,很可能人家明明是小过失,讲着讲着就变大过失了。把人家的因缘甚至把人家的前途都断送掉,这个结怨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