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0页
南京市第一中学周年校庆致辞
尊敬的郑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嘉宾们,大家好!今天喜逢南京一中一百一十周年校庆,记得净空是在二十岁的时候,也就是一九四六年,就读于南京一中,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七十年过去了。记得在南京一中读书期间,得到学校老师们的辛勤栽培,还有...
《弟子规》是实用的礼教践行手册
《弟子规》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离不开礼教。“入则孝”,对父母内心诚敬,外面的一举一动,“冬则温,夏则酢薄“父母命,行勿懒”。“出则悌”,对长辈以至对师长的恭敬,都在其中。包含对一切事诚敬。交代我们的事,尽力去做,绝不随便,绝不应付。《曲礼》...
老师在古老的中国是最受社会大众尊敬的人
老师在古老的中国是最受社会大众尊敬的人,中国古代有两种行业,一种是教书,一种是医生。教书是启发人的慧命,就是智慧,医生是帮人治生理上的疾病。这两种人,在古时候,他们在社会上是一种义务工作者,不会讲求报酬的。所以老师教学生,学生家境环境好的,...
一个人处世待人的态度是从家庭养成的
我们读书的时候常常说地球村、地球村,地球已经变什么?村落了。所以我们能真正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好,进而能仁爱和平面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世界国家的人,那就能达到天下安定,天下平。所以整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不是理论,它是每个人都可...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人问谁,对以名”,我刚刚是突然想到,有些人喜欢走路很轻,然后吓人。我后来发现,这样的人特别怕人家吓他,这个叫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有人问“是谁?”应该回答自己的名字,我是某某某。你不能说“我,我就是我,你听不出来吗?”让人家对方在电话那头很...
中国人懂教育,重扎根教育
谈到教育,外国研究中国文化的人都佩服,中国人懂教育,过去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能把人教好,怎么教的,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懂得胎教,这个根多深!母亲怀孕十个月,母亲就注意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端庄,不能有偏邪。为什么?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影...
从小就学《弟子规》能感动他身边的小朋友、能感动身边的大人
一个小朋友,假如从小就学《弟子规》,他就能感动他身边的小朋友,他就能感动身边的大人,他怎么会没福呢?有一个小孩,才学《弟子规》没有多久,那一天刚好妈妈买了两颗梨子。妈妈跟着他坐在那里,就看到这个四岁的孩子盯着两颗梨子,盯了老半天都不吃,然后...
要用理智去效忠
这个尽忠还是都要很理智去面对。有可能我们在弘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上司领导,他走的路线不对,这个时候,也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跟着他偏掉了。你说,“可是他对我有恩德。”他对我有恩德,是引领我们进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啊,是吧?你把传统文化学得更好,他的...
虚心涵泳
再来是“熟读精思”,还是要下功夫把这些经教要念熟,它才能起观照,而且时时想着,这个思也是思虑如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世待人,叫熟读精思,这第二个。第三“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点是《朱子读书法》给我们学习也是很好的提醒...
用君亲师来自我观照能“德日进,过日少”
“德日进,过日少。”相信人与人一定往愈来愈圆满的一个境界去发展。上一次也提到只要领导者,只要父母、老师能够遵守君亲师,一定可以把员工、把孩子、把学生教好。相同的,今天同事之间可不可以作君亲师,可不可以?可以。同事之间,我们都能够遵守公司规则...
尊敬的态度是人的性德
了凡先生为什么人生能改造命运?他遇到云谷禅师,他很恭敬,他受益了。俞净意公他人生为什么改变?都是尊敬长者,尊敬有德之人。那我们这个态度建立起来没有?《了凡四训》大家有读过几次了?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举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问题
孩子出了问题,家长该怎么办? 一、调整心态,为孩子抉择正确人生的方向 二、学习《弟子规》,贵在力行 三、众善奉行,教子作善 四、用真诚心去感化孩子 五、多与老师配合,关注孩子的交友 六、杜绝媒体污染,给孩子留出洁净的成长空间 详细敬请浏览&...
弘扬圣贤教诲从家庭做起
真正弘扬圣贤教诲从哪里做起?从家庭。“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近的地方都不能感动别人,怎么可能去 感动更遥远的人?近处的人不认同,我们要反求诸己,我们自己还做得不够好。我们这个五伦关系没有做扎实,不然大家都会生欢喜心。哪有一个孩子学得...
能成就道德学问的圣贤人都有“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心境
大禹身为天子,他时时期许自己要跟尧舜的德行相效法。所以您看,“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你看,看到人家犯罪,他跟他一样的难过、自责。“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所以才会,这个“使然焉”就是才会到这个地步。但是问题是,他...
家是不计较的地方,是宽恕的地方,是成就对方的地方
家是不计较的地方,是宽恕的地方,是成就对方的地方,是无尽耐心;家绝对不是批判、计较的地方。当我们用这种心境去待人,他一定会觉得我们对他非常用心良苦,我再不学好,真的太对不起他,太对不起父母,太对不起亲友,他慢慢的积极的就向善。但是假如我们是...
交朋友当中要“慎始慎终”
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是纵使最后不往来了,“绝交不出恶言”。所以我们看到交朋友当中要“慎始慎终”,开始要慎重、要理性、要客观的去互相了解,能不能真正一起共事,这个不能攀缘;真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了,绝对不能讲一句伤害对方的话,好聚好散。所以《常...
亲师合作让孩子去落实“父母呼,应勿缓”
我们亲师合作,在生活当中让孩子去落实孝心孝行,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这些句子完全在他的生活当中,我们会问到,诸位小朋友,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应?这样的引导让他观照自己的言语行为。小朋友说到,最高比例的一个回答是哪一句?是“干嘛!”你看...
尽忠职守重要的是本分要做到
【以委致心。治不忠心。】我们说“尽忠职守”,在这个职守当中,重要的是本分要做到。以前的人特别守本分,只要是他本分之内的事,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他绝不抱怨。而“忠”是尽心尽力、尽自己。什么意念会让人不忠?这里谈到了,不能委屈自己,...
格物是循序渐进节制欲望
求学问不可以急,急本身就是贪,贪快,这本身就是物欲了。所以什么是格物?格除、格斗,就是把我们这些欲望给去除掉。当然在这个去除的过程,它也不是一蹴可几的。比方说贪吃,今天我们一学了格物,好,从今天开始不吃饭了,那就会出事了。循序渐进节制这个欲...
《弟子规》的道理完全融摄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我们学了之后,一定要当场当下下决心去落实,我们坚信“圣与贤,可驯致”。而《弟子规》的道理完全融摄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而我们如何让父母,以至于让我们祖宗的精神长存,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把他们的教诲,不断在我们身上演出来,发扬出来。文天祥先生有...
真诚的去力行《弟子规》能产生很好的影响
其实一个人只要很真诚的去力行《弟子规》,力行圣贤教诲,他一定能够在他的家庭,以至于在他所处的地区产生很好的影响力。有个孩子小学一年级,他曾经到过庐江汤池文化中心去学习,他也非常认真。我们的老师们就告诉他,你只要好好的回去家里,回...
“是是是”说完以后,回去要真干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人家义正言辞,把正确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马上说“感谢感谢”、“是是是”,这个是“从”,顺从了人家讲的好道理,但是改之为贵。“是是是”说完以后,回去要真干,把它改掉。假如听完,“是是是”,回去一而再、再而三都不改,对方...
这个孩子真活泼,很好动
什么叫活泼?现代人对活泼搞错了。那一天我们的老师要过关,在海关要过关,有一个孩子拼命往前冲,拼命往前挤,挤前面的人,我们的老师也被他挤。这个母亲没有当场制止他,还好言相劝:宝宝,你就乖一点,你不要这样。劝有没有用?孩子是愈来愈嚣张,旁边几位...
孝是自性的中心点
中元祭祖这个法会,它的精神,提倡孝道。孝是自性的中心点,中国传统文化就从这里发出来的,这个是过去我讲得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从哪里发生的?五伦里头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是自性的,是从真心发出来的,它不是妄心,这里头没有附带条件的。换句话...
杨家的四知堂
如果我们很贪财的话,我们读《群书治要》有一个人物就是杨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的路上,路过了昌邑县,这个县令王密是他举荐做秀才的。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此地,就乘著夜色,带了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但是杨震就拒不接受,王密以为杨震怕...
训儿俗说(一)
(袁黄,1535——1609,江苏省吴江县人,号了凡,明朝万历十四年进士,曾任河北宝坻县令,官终兵部主事。博学多闻,律己甚严,待人唯恕,广行善举,凡每日所行善恶,皆有所记,著名的《了凡四训》,即其诫子之书。该书语言通俗易懂,谈因论果,劝人为...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我们接著再看“反身”第四句,这个是孟子的教诲。孟子说,“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hóu)”。这一段话也让我们了解到人与人的相处,都是互相感召的。就像孟...
身为领导者要期许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人好榜样看
很多企业家他学了以后,自己在员工的大会当中请他父母上台,给他父母洗脚,当场所有的员工都为之动容,他带头来行孝,所以“盖天子之孝也”。《吕刑》云,这个是《书经》里面的一篇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个天子有德行,他的老百姓都有福了,都效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