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0页
尊敬的态度是人的性德
了凡先生为什么人生能改造命运?他遇到云谷禅师,他很恭敬,他受益了。俞净意公他人生为什么改变?都是尊敬长者,尊敬有德之人。那我们这个态度建立起来没有?《了凡四训》大家有读过几次了?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举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问题
孩子出了问题,家长该怎么办? 一、调整心态,为孩子抉择正确人生的方向 二、学习《弟子规》,贵在力行 三、众善奉行,教子作善 四、用真诚心去感化孩子 五、多与老师配合,关注孩子的交友 六、杜绝媒体污染,给孩子留出洁净的成长空间 详细敬请浏览&...
弘扬圣贤教诲从家庭做起
真正弘扬圣贤教诲从哪里做起?从家庭。“近处不能感动,未有能及远者”,近的地方都不能感动别人,怎么可能去 感动更遥远的人?近处的人不认同,我们要反求诸己,我们自己还做得不够好。我们这个五伦关系没有做扎实,不然大家都会生欢喜心。哪有一个孩子学得...
能成就道德学问的圣贤人都有“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心境
大禹身为天子,他时时期许自己要跟尧舜的德行相效法。所以您看,“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你看,看到人家犯罪,他跟他一样的难过、自责。“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所以才会,这个“使然焉”就是才会到这个地步。但是问题是,他...
家是不计较的地方,是宽恕的地方,是成就对方的地方
家是不计较的地方,是宽恕的地方,是成就对方的地方,是无尽耐心;家绝对不是批判、计较的地方。当我们用这种心境去待人,他一定会觉得我们对他非常用心良苦,我再不学好,真的太对不起他,太对不起父母,太对不起亲友,他慢慢的积极的就向善。但是假如我们是...
交朋友当中要“慎始慎终”
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是纵使最后不往来了,“绝交不出恶言”。所以我们看到交朋友当中要“慎始慎终”,开始要慎重、要理性、要客观的去互相了解,能不能真正一起共事,这个不能攀缘;真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了,绝对不能讲一句伤害对方的话,好聚好散。所以《常...
亲师合作让孩子去落实“父母呼,应勿缓”
我们亲师合作,在生活当中让孩子去落实孝心孝行,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这些句子完全在他的生活当中,我们会问到,诸位小朋友,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应?这样的引导让他观照自己的言语行为。小朋友说到,最高比例的一个回答是哪一句?是“干嘛!”你看...
尽忠职守重要的是本分要做到
【以委致心。治不忠心。】我们说“尽忠职守”,在这个职守当中,重要的是本分要做到。以前的人特别守本分,只要是他本分之内的事,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他绝不抱怨。而“忠”是尽心尽力、尽自己。什么意念会让人不忠?这里谈到了,不能委屈自己,...
格物是循序渐进节制欲望
求学问不可以急,急本身就是贪,贪快,这本身就是物欲了。所以什么是格物?格除、格斗,就是把我们这些欲望给去除掉。当然在这个去除的过程,它也不是一蹴可几的。比方说贪吃,今天我们一学了格物,好,从今天开始不吃饭了,那就会出事了。循序渐进节制这个欲...
《弟子规》的道理完全融摄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我们学了之后,一定要当场当下下决心去落实,我们坚信“圣与贤,可驯致”。而《弟子规》的道理完全融摄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而我们如何让父母,以至于让我们祖宗的精神长存,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把他们的教诲,不断在我们身上演出来,发扬出来。文天祥先生有...
真诚的去力行《弟子规》能产生很好的影响
其实一个人只要很真诚的去力行《弟子规》,力行圣贤教诲,他一定能够在他的家庭,以至于在他所处的地区产生很好的影响力。有个孩子小学一年级,他曾经到过庐江汤池文化中心去学习,他也非常认真。我们的老师们就告诉他,你只要好好的回去家里,回...
“是是是”说完以后,回去要真干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人家义正言辞,把正确的道理告诉我们,我们马上说“感谢感谢”、“是是是”,这个是“从”,顺从了人家讲的好道理,但是改之为贵。“是是是”说完以后,回去要真干,把它改掉。假如听完,“是是是”,回去一而再、再而三都不改,对方...
这个孩子真活泼,很好动
什么叫活泼?现代人对活泼搞错了。那一天我们的老师要过关,在海关要过关,有一个孩子拼命往前冲,拼命往前挤,挤前面的人,我们的老师也被他挤。这个母亲没有当场制止他,还好言相劝:宝宝,你就乖一点,你不要这样。劝有没有用?孩子是愈来愈嚣张,旁边几位...
孝是自性的中心点
中元祭祖这个法会,它的精神,提倡孝道。孝是自性的中心点,中国传统文化就从这里发出来的,这个是过去我讲得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从哪里发生的?五伦里头父子有亲。这个亲爱是自性的,是从真心发出来的,它不是妄心,这里头没有附带条件的。换句话...
杨家的四知堂
如果我们很贪财的话,我们读《群书治要》有一个人物就是杨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的路上,路过了昌邑县,这个县令王密是他举荐做秀才的。王密听说杨震路过此地,就乘著夜色,带了十斤黄金要送给杨震。但是杨震就拒不接受,王密以为杨震怕...
训儿俗说(一)
(袁黄,1535——1609,江苏省吴江县人,号了凡,明朝万历十四年进士,曾任河北宝坻县令,官终兵部主事。博学多闻,律己甚严,待人唯恕,广行善举,凡每日所行善恶,皆有所记,著名的《了凡四训》,即其诫子之书。该书语言通俗易懂,谈因论果,劝人为...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我们接著再看“反身”第四句,这个是孟子的教诲。孟子说,“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hóu)”。这一段话也让我们了解到人与人的相处,都是互相感召的。就像孟...
身为领导者要期许自己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人好榜样看
很多企业家他学了以后,自己在员工的大会当中请他父母上台,给他父母洗脚,当场所有的员工都为之动容,他带头来行孝,所以“盖天子之孝也”。《吕刑》云,这个是《书经》里面的一篇说:“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一个天子有德行,他的老百姓都有福了,都效法他...
培养孩子爱整洁的方法是多做
有个幼稚园安排小朋友们轮流洗碗,有一个小朋友,他在家里从来不帮忙洗碗,所以他不想洗,这时老师按兵不动。后来吃饭的时间到了,菜都煮好了,可是碗没有洗,没有碗碟装饭菜,老师坐着不出声,等着他去洗碗,这个小朋友看看没有办法,就赶快去把碗洗干净。接...
读书志在圣贤 人人皆可达到
《弟子规》可谓是最好的励志书,最后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勉励我们,修学之路切莫自暴自弃,只要能坚持熏习,都是能成贤作圣的。《朱子治家格言》也教我们“读书志在圣贤”,读书的目标是学贤人、学圣人,只有通过读书来明理,个人的品德才能...
办事以找替手为第一义
三代明王这些圣君,他恭敬自己的身体、恭敬自己的名节,还有尊重妻子、教育好孩子。中国有一句老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无后”,是没有好的下一代,那这样家道就传不下去,对不起父母、祖先。这一句话再延伸开来,不只家庭当中是无后为大,我们在...
《弟子规》“缓揭帘,勿有声”落实深度不同体悟也不一样
“缓揭帘,勿有声”,这一句经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你真正去做,有时候突然在做某一个动作,这个经文就跑出来。我们在“缓揭帘”的时候手脚很轻,为什么要放很轻?因为你在揭帘的时候可能旁边的人在看书,旁边的人在睡觉,你拉得太响了会吵到他的安宁,这个就...
人生最怕的是没有遇到好的教诲、好的因缘
之前还会骂老师,还会诅咒老师,但是说实在的,当学生骂老师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生气,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个学生有够坦白的,凡事都有它的优点可以欣赏。你看最怕的是很阴险,记在心里,君子报仇,三年不晚,那个才恐怖;骂出来都是比较直爽的。反而这个时候...
财物轻让整个家族更团结
含钱财,不要伤情,要让。在悌道里面一开始“泰伯让国”,连国家都能让了,还有什么不能让?但很微妙,泰伯让国还有另外一个重点。他把国让出去了,该是他的国还是有,所以泰伯、仲雍到了江苏、浙江一带照样做国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
礼仪都是发自内心自自然然的心情
我们老祖宗的教育第一个目的,让人父子有亲的这分亲爱终身保持,再让这分亲爱自自然然的延伸开来,因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爱心的根本是孝道、是悌道。他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然后爱自己的家族、爱自己邻里乡党,再延伸到爱一切的人民...
“父子有亲”是爱的源头
爱心有一个原点,爱的原点,叫“父子有亲”。所以古人对人性很了解,他从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现在教育不教他孝道,一直教他爱人民、爱国家,那个都很不正常,爱不出来的,那个没有符合人性。所以现在我们假如学习传统文化,对...
德行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成败关键
我们的圣贤人也给我们好榜样,孔子温良恭俭让,恭敬、谦让,这都是谦虚很自然的流露。我们看到夫子温良恭俭让,他是圣人,圣人都这么谦卑,那我们就更不能傲慢。包含老子,老子有三宝,诸位学长,有没有把这三宝带在身上?你们没什么表情,宝贝要带在身上才能...
每一个情景都是祖先圣贤在提醒我们
人世间都没有巧合的事情,只要你留心,哪怕你偶然见到的一个情景,或许都是祖先圣贤在提醒我们。比方我记得我走在路上,看到有垃圾,然后我就心里想:还不少,又没有一个袋子可以装,不好拣。突然就飘来一个垃圾袋,你知不知道那个垃圾袋是什么?它可能是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