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1页
《弟子规》教“事虽小,勿擅为”是尊敬别人
“入则孝”当中提到“事虽小,勿擅为”,所以这也是对人的恭敬。事虽小,勿擅为,今天我们做的很多事造成自己的危险,不能做,这就是对自己恭敬。因为我们的身体一危险就是对父母不恭敬,这个身体是父母延续下来,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身体发肤受之...
《弟子规》说“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富当振贫,贵当怜贱”,这讲得好,一个人富贵的时候,他要想到他今天有富贵是祖上之德,是领导的信任、赏识,他应该珍惜这个福、珍惜这个信任,把自己的本分做好,怎么可以骄傲?所以人一骄傲就是随顺习气、欲望,而没有提起一个正确的心态。《弟子规》当中...
卑慢也是傲慢
还有一种傲慢叫卑慢。比方说从小家里没钱,被人家取笑,产生心理的障碍。大学毕业一出社会,拼命赚钱,赚到钱以后买大房子、买大车子炫耀给人家,好像以为这样可以抚平自己内心的遗憾,错了。为什么?他房子再大,有没有人房子比他大?那他不就又要痛苦了?他...
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
古人这样提醒我们,说“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你看,一个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终于有一个好的位置,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让父母骄傲,让家人为我们自豪了。但是在一个诱惑面前把持不住...
《弟子规》是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
身为佛教徒,我们应当如何尽孝?《观无量寿佛经》中谈到“净业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净业正因,也是净宗学人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净业三福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的福德。如果希望来世继续出生为人,或者希望生到...
把亲戚朋友过失放在心上这样的心态只会造成自己心理的障碍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兄弟这分情谊终身不忘,绝对不把兄弟的过失放在心上,只是时时想著用什么样的方法启发兄弟、帮助兄弟。我们现在还把父母、兄弟、最亲的亲戚朋友过失放在心上,这...
“恩欲报,怨欲忘”讲冤家宜解不宜结
“恩欲报,怨欲忘”。人与人难免会发生冲突,但是我们之前也有说到“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也是没学过做人才会跟我们发生冲突。那还是要先反省自己,假如自己没有错,要进一步包容别人。那你总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那是把别人最肮脏的东西放在...
舜王对父母的孝敬之心跟他小时候没有两样
慕贤当慕其心,我们要学古圣先贤,最重要的学他的存心。德的根本是孝道,大舜对待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孝心?你看父母,继母跟父亲都要置他于死地,都要害死他,他有没有埋怨?他完全没有埋怨,只记住了父母对他的好、对他的恩,其他任何不愉快,...
教孩子是家庭大事“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我们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教孩子是家庭的大事。之前我们跟大家交流到,第一个,我们对孩子要有信心,不管他现在什么情况,我们坚信“人之初,性本善”。而且还要用真诚的爱心跟耐心来带领孩子。第二,恩威并施。其实在这些道理当中,我们都可以...
《弟子规》讲“谨而信”
“谨而信”,这个“谨”,做人做事,处事待人接物非常谨慎小心。“信”,人言为信,他说话言而有信,信守承诺。而且一个人的事业能不能成就,“信义为立业之本”;一个人的道业能不能成就,忠信是动力。一个人有忠,他怕对不起师父的教诲,他会尽力学习;他对...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平常所有的物品都有固定的地方,叫动物归原。用了东西之后,还是把它放回原处去,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比方我们一天当中,找东西的时间有多少?再来,因为找东西,找的过程心是定的还是散乱的?愈找愈紧张,找一只手表找半...
把惑解掉们就做了自己人生的贵人
我们每个思考,我们想到了,我们要当孩子的贵人,首先我们要真正了解传什么人生的大道、授什么业。这个业是什么?你所有事业、家业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你要教他。“服从为负责之本”,“学问为济世之本”,你没有真实学问,你怎么去服务人?自己都把自己搞...
真诚沟通是必修科目
事实上为人君、为人亲、为人师,底下的人提意见都没有坏事。第一个,他提对了不就帮我们一把吗?不然公众的事我们自己考虑不周到,或者判断不正确,做错了,我们於心也不安。所以他劝对了,你感谢他;他劝错了,你刚好指导他。他劝...
要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自己的问题吸收
不是说,这一位学长问的这个问题,好像就是她的问题,我感觉好像她在听,你们都没在听。人要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自己的问题吸收,他积累得厚啊,等你真正遇到这样的人,你就可以跟他侃侃而谈。我们坐在那里,“这个跟我没关,那个跟我没关”,呼呼(打瞌睡)。...
百事之成 必在敬之 其败也 必在慢之
所以大家要会用人,良好的个性胜过卓越的才华。一个人性格很好,都是去肯定别人、欣赏别人,大家跟他相处、配合起来非常融洽;一个人都容不下别人、瞧不起别人,他有再高的才华,都会搞得鸡犬不宁。但现在的人都看眼前,他这些能力、经验对我现在公司最重要,...
对上司的尊重也会表现在“出必告,反必面”
包含我们在单位当中,对上司的尊重,也会表现在“出必告,反必面”,什么事情,做到哪里,适当的时候要给上司讲明白,让这个领导心里上知道:噢,这个事情已经进行到什么情况。我们是体恤领导的心,让他不用多操心。而且,也不能够自专,刚愎自用,不只没有请...
凌孜: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叶剑英之女凌孜做客新华网,与网友交流父亲叶帅与读书。 凌孜认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自己能够做一个好的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培养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将来...
《弟子规》讲“亲有过,谏使更”是本分
《弟子规》讲“亲有过,谏使更”是本分,“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们记得我们的本分,还有做人的态度,“念恩忘怨”,念父母、亲人的恩,心里绝对不放父母、亲人的过,这个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当老师的人对这些做人的态度要非常清楚,为什...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包含从事教学,看到学生受益了,看到这个孩子听话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看到他抱着母亲认错,我们很欢喜、感动,“没有白教。”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回头了,赚到了,是吧?一个就知足了,更何况我们有这个心,铁定可以利益很多的学生。知足常乐嘛。有一个受益...
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
【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四千五百年前,代代相传。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学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均未改变。直到七十年前,才逐渐把它废除。这一直占主导地位、美好的传统教育,究竟教我们什么?】你看几千年都...
童年学来的信念
有些童年学来的思想信念,是积极和有益的,对我们的整个生命历程都有帮助,例如:‘过马路以前,要现看看街的两面,有车就不能过去。’……等等。 也有另一些信念,只合于小时侯有用,到了我们长大,便不再适合,例如:‘不要听信别人的话。’……等等。...
上廉让 则下知节
上位者能够清廉、谦让,则臣民就很知道坚守节操,还有应对的分寸。刚刚跟大家讲言语的厚道,现在我们举这个例子,大家再去感受看看。元朝的许衡,当时候是政治比较还没有稳定下来,大家在逃难。许衡经过一个地方在休息的时候,很多的路人开始在摘果树上的果子...
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
“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君王他是一国之长,那是最尊贵的地位,但是虽有尊贵的地位,如果没有自重,那慢慢的可能会自取其辱。所以在上位者,他人的尊重可不能变成一种对人的要求。所以自己做好,自然赢得认同跟爱戴。 我们看在商朝时候,有个天子...
《弟子规》教给我们学习应有的态度:有余力,则学文
“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把学习应有的态度都教给我们了,而且十分系统。我们只要肯遵守,用来教孩子,孩子的学习态度就会大大的提升。比方“心有疑,随札记”,孩子会懂得主动去问,且随手记笔记。“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孩...
上班下班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
一个人能扛大任,他的胸襟、他做事的能力,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可能是很小就开始培养,甚至于是从小处就开始培养。人在大事上谨慎,在小事上不谨慎,有没有这个逻辑?没有这个逻辑。“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干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做圣贤的目标,都离不开我们当前的力行、当前的家庭跟工作的
我们讲到,志在圣贤,圣贤在家里一定是一个孝子的,一定是敦伦尽分,扮演好家中的每一个角色,进而在单位是一个好领导、好部属,在每一个团体里面他都能够尽心尽力做榜样,这个就是做圣、做贤。所以我们这个做圣贤的目标,都离不开我们当前的力行...
读圣贤书才能懂得分辨是非、邪正、善恶
“诗书为起家之本”。人读圣贤书,才能懂得分辨是非、邪正、善恶。所以《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总要培养孩子饮水思源的态度;“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所以为人父母者,一来,正确思想;二来...
《弟子规》教“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诲我们的时候,要恭恭敬敬的听受,这是受教的态度。一个人能受父母教,出社会就能受领导跟长者的教诲。孟子接受孟母的教诲,有一次他学习,逃学回来,孟母抓住这个机会,把织的布就切断了,“子不学,断机杼”。年幼的孟子当然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