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1页
培养孩子爱整洁的方法是多做
有个幼稚园安排小朋友们轮流洗碗,有一个小朋友,他在家里从来不帮忙洗碗,所以他不想洗,这时老师按兵不动。后来吃饭的时间到了,菜都煮好了,可是碗没有洗,没有碗碟装饭菜,老师坐着不出声,等着他去洗碗,这个小朋友看看没有办法,就赶快去把碗洗干净。接...
读书志在圣贤 人人皆可达到
《弟子规》可谓是最好的励志书,最后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勉励我们,修学之路切莫自暴自弃,只要能坚持熏习,都是能成贤作圣的。《朱子治家格言》也教我们“读书志在圣贤”,读书的目标是学贤人、学圣人,只有通过读书来明理,个人的品德才能...
办事以找替手为第一义
三代明王这些圣君,他恭敬自己的身体、恭敬自己的名节,还有尊重妻子、教育好孩子。中国有一句老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无后”,是没有好的下一代,那这样家道就传不下去,对不起父母、祖先。这一句话再延伸开来,不只家庭当中是无后为大,我们在...
《弟子规》“缓揭帘,勿有声”落实深度不同体悟也不一样
“缓揭帘,勿有声”,这一句经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你真正去做,有时候突然在做某一个动作,这个经文就跑出来。我们在“缓揭帘”的时候手脚很轻,为什么要放很轻?因为你在揭帘的时候可能旁边的人在看书,旁边的人在睡觉,你拉得太响了会吵到他的安宁,这个就...
人生最怕的是没有遇到好的教诲、好的因缘
之前还会骂老师,还会诅咒老师,但是说实在的,当学生骂老师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太生气,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个学生有够坦白的,凡事都有它的优点可以欣赏。你看最怕的是很阴险,记在心里,君子报仇,三年不晚,那个才恐怖;骂出来都是比较直爽的。反而这个时候...
财物轻让整个家族更团结
含钱财,不要伤情,要让。在悌道里面一开始“泰伯让国”,连国家都能让了,还有什么不能让?但很微妙,泰伯让国还有另外一个重点。他把国让出去了,该是他的国还是有,所以泰伯、仲雍到了江苏、浙江一带照样做国王。“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
礼仪都是发自内心自自然然的心情
我们老祖宗的教育第一个目的,让人父子有亲的这分亲爱终身保持,再让这分亲爱自自然然的延伸开来,因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爱、爱心的根本是孝道、是悌道。他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然后爱自己的家族、爱自己邻里乡党,再延伸到爱一切的人民...
“父子有亲”是爱的源头
爱心有一个原点,爱的原点,叫“父子有亲”。所以古人对人性很了解,他从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我们现在教育不教他孝道,一直教他爱人民、爱国家,那个都很不正常,爱不出来的,那个没有符合人性。所以现在我们假如学习传统文化,对...
德行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成败关键
我们的圣贤人也给我们好榜样,孔子温良恭俭让,恭敬、谦让,这都是谦虚很自然的流露。我们看到夫子温良恭俭让,他是圣人,圣人都这么谦卑,那我们就更不能傲慢。包含老子,老子有三宝,诸位学长,有没有把这三宝带在身上?你们没什么表情,宝贝要带在身上才能...
每一个情景都是祖先圣贤在提醒我们
人世间都没有巧合的事情,只要你留心,哪怕你偶然见到的一个情景,或许都是祖先圣贤在提醒我们。比方我记得我走在路上,看到有垃圾,然后我就心里想:还不少,又没有一个袋子可以装,不好拣。突然就飘来一个垃圾袋,你知不知道那个垃圾袋是什么?它可能是圣贤...
《弟子规》教“事虽小,勿擅为”是尊敬别人
“入则孝”当中提到“事虽小,勿擅为”,所以这也是对人的恭敬。事虽小,勿擅为,今天我们做的很多事造成自己的危险,不能做,这就是对自己恭敬。因为我们的身体一危险就是对父母不恭敬,这个身体是父母延续下来,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体,所以“身体发肤受之...
《弟子规》说“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富当振贫,贵当怜贱”,这讲得好,一个人富贵的时候,他要想到他今天有富贵是祖上之德,是领导的信任、赏识,他应该珍惜这个福、珍惜这个信任,把自己的本分做好,怎么可以骄傲?所以人一骄傲就是随顺习气、欲望,而没有提起一个正确的心态。《弟子规》当中...
卑慢也是傲慢
还有一种傲慢叫卑慢。比方说从小家里没钱,被人家取笑,产生心理的障碍。大学毕业一出社会,拼命赚钱,赚到钱以后买大房子、买大车子炫耀给人家,好像以为这样可以抚平自己内心的遗憾,错了。为什么?他房子再大,有没有人房子比他大?那他不就又要痛苦了?他...
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
古人这样提醒我们,说“立名于一世,失之仅顷刻。”你看,一个人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到工作岗位,这一路走来,付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努力,终于有一个好的位置,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让父母骄傲,让家人为我们自豪了。但是在一个诱惑面前把持不住...
《弟子规》是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
身为佛教徒,我们应当如何尽孝?《观无量寿佛经》中谈到“净业三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净业正因,也是净宗学人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净业三福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的福德。如果希望来世继续出生为人,或者希望生到...
把亲戚朋友过失放在心上这样的心态只会造成自己心理的障碍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兄弟这分情谊终身不忘,绝对不把兄弟的过失放在心上,只是时时想著用什么样的方法启发兄弟、帮助兄弟。我们现在还把父母、兄弟、最亲的亲戚朋友过失放在心上,这...
“恩欲报,怨欲忘”讲冤家宜解不宜结
“恩欲报,怨欲忘”。人与人难免会发生冲突,但是我们之前也有说到“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也是没学过做人才会跟我们发生冲突。那还是要先反省自己,假如自己没有错,要进一步包容别人。那你总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自己心上,那是把别人最肮脏的东西放在...
舜王对父母的孝敬之心跟他小时候没有两样
慕贤当慕其心,我们要学古圣先贤,最重要的学他的存心。德的根本是孝道,大舜对待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孝心?你看父母,继母跟父亲都要置他于死地,都要害死他,他有没有埋怨?他完全没有埋怨,只记住了父母对他的好、对他的恩,其他任何不愉快,...
教孩子是家庭大事“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我们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教孩子是家庭的大事。之前我们跟大家交流到,第一个,我们对孩子要有信心,不管他现在什么情况,我们坚信“人之初,性本善”。而且还要用真诚的爱心跟耐心来带领孩子。第二,恩威并施。其实在这些道理当中,我们都可以...
《弟子规》讲“谨而信”
“谨而信”,这个“谨”,做人做事,处事待人接物非常谨慎小心。“信”,人言为信,他说话言而有信,信守承诺。而且一个人的事业能不能成就,“信义为立业之本”;一个人的道业能不能成就,忠信是动力。一个人有忠,他怕对不起师父的教诲,他会尽力学习;他对...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平常所有的物品都有固定的地方,叫动物归原。用了东西之后,还是把它放回原处去,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比方我们一天当中,找东西的时间有多少?再来,因为找东西,找的过程心是定的还是散乱的?愈找愈紧张,找一只手表找半...
把惑解掉们就做了自己人生的贵人
我们每个思考,我们想到了,我们要当孩子的贵人,首先我们要真正了解传什么人生的大道、授什么业。这个业是什么?你所有事业、家业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你要教他。“服从为负责之本”,“学问为济世之本”,你没有真实学问,你怎么去服务人?自己都把自己搞...
真诚沟通是必修科目
事实上为人君、为人亲、为人师,底下的人提意见都没有坏事。第一个,他提对了不就帮我们一把吗?不然公众的事我们自己考虑不周到,或者判断不正确,做错了,我们於心也不安。所以他劝对了,你感谢他;他劝错了,你刚好指导他。他劝...
要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自己的问题吸收
不是说,这一位学长问的这个问题,好像就是她的问题,我感觉好像她在听,你们都没在听。人要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自己的问题吸收,他积累得厚啊,等你真正遇到这样的人,你就可以跟他侃侃而谈。我们坐在那里,“这个跟我没关,那个跟我没关”,呼呼(打瞌睡)。...
百事之成 必在敬之 其败也 必在慢之
所以大家要会用人,良好的个性胜过卓越的才华。一个人性格很好,都是去肯定别人、欣赏别人,大家跟他相处、配合起来非常融洽;一个人都容不下别人、瞧不起别人,他有再高的才华,都会搞得鸡犬不宁。但现在的人都看眼前,他这些能力、经验对我现在公司最重要,...
对上司的尊重也会表现在“出必告,反必面”
包含我们在单位当中,对上司的尊重,也会表现在“出必告,反必面”,什么事情,做到哪里,适当的时候要给上司讲明白,让这个领导心里上知道:噢,这个事情已经进行到什么情况。我们是体恤领导的心,让他不用多操心。而且,也不能够自专,刚愎自用,不只没有请...
凌孜: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叶剑英之女凌孜做客新华网,与网友交流父亲叶帅与读书。 凌孜认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自己能够做一个好的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培养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将来...
《弟子规》讲“亲有过,谏使更”是本分
《弟子规》讲“亲有过,谏使更”是本分,“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我们记得我们的本分,还有做人的态度,“念恩忘怨”,念父母、亲人的恩,心里绝对不放父母、亲人的过,这个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当老师的人对这些做人的态度要非常清楚,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