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2页
多次挫败都不怨天尤人福报会来
我们想一想,一个人很年轻的时候就考上举人,结果考了很多次都考不上进士。假如是我们,我们会起什么样的心态?比方,我们很努力断恶修善,然后,每天还受持“功过格”,这个命就是转不过来,那我们还有信心吗?我们还老实受持吗?我们还不怨天尤人吗?一个人...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国的老祖宗,我们把它归纳起来,他只教给我们十二桩事情,好记!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可以超越这个范围。这十二个字是孝悌忠信,对父母要懂得尽孝,对兄弟、对尊长要懂得尽悌,对国家、对人民要知道尽忠,对一切人要知道用信,不能够欺...
一生都要守住信义
女子之信,不惟从一而永终,抑且刚方而正始。所谓守贞也,如持玉,如捧盈水,心不欲为耳目所变,迹不欲为中外所疑,然后可以成清洁之身,全坚贞之信,何则?男子事业在六合,苟非舐祝小节犹足自赎。女子名节在一身,稍有微玷,万善不能掩瑕。然居常处顺,十女...
《弟子规》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扬人恶,即是恶”,张扬别人的过失缺点,就是做了一件坏事,“疾之甚,祸且作”。第一个,扬人恶的态度,很可能就影响身边的人也学到了这个错误的态度,到时候整个团体一坐下来,首先批评人,就麻烦了。那个就没有祖宗护持了,妖...
学习圣贤就是时时要放心上
学习圣贤就是时时要放心上,因为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假如你随顺你的烦恼、你的坏习惯占了十八个小时,有时候连作梦习性都会跑出来,有没有?看到很好吃的水果,随手就给人家摘下来,然后大快朵颐一下,梦醒了之后说“哦,真好,连作梦都有水果吃”。古代读书...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记问之学”,其实就是师长常讲的研究学问,就是儒学、道学、佛学,拿来研究的。大家有没有身边一些亲戚是专门研究学问的,有没有?有。大家注意看,研究学问的人额头有没有发亮?然后就是每天都笑呵呵的,很快乐?这个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nb...
小孩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母亲
夫妇有别是夫妇组成一个家庭,两个人的任务有差别,不一样。在伦理的社会里面,家庭最重要的是两桩事情,一个是经济生活,一个是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这两桩大事夫妇两个人就分开来做,男子出外谋生比较方便,所以男子就肩负家庭经济生...
结婚女方三日不熄灯是对儿女的女德教育
中国的处处都体现着教育,培育一个人责任感。比如说男女双方结婚,前三天要求女方三日不熄灯,大家知道为什么三日不熄灯吗?很多人说迷信吧?实际上这个礼,我们留下了一些形式,但是内容就不为人所知,就以为是迷信了,女方三日不熄灯,是再过三天这个女儿就...
海口监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和体会
参与者: 国际儒学联合会考察团(执行机构曹凤泉秘书长、执行机构金美华副秘书长、执行机构普及部张践部长、执行机构普及部王殿卿副部长、执行机构普及部凌孜副主任、执行机构普及部商红珊秘书) &nb...
以举贤跟栽培人才为重要的要务
第四点“举贤”,这个重要。今天我们在一个岗位当中,我们不能培养出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人才,我们离开了,这个团队不就受很大的损害?我们哪有尽到责任?以前对官员的评审,就是看他推荐多少孝廉、推荐多少人才,这个是他考绩第一项。现在考绩变成拿金牌、拿银...
用真诚心劝人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为什么劝劝不通?不诚。劝的时候掺杂自己的贪�_痴在里面,心里存着别人的成见在里面,就不诚了。我们时时想到师父讲的:“一念不生是谓诚”,念头里面夹杂这些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别人的成见,就很难达到真诚的心。“...
教育要抓到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其实世间我们所接触一切人事物的道理,都一定有根本。我们祭祀祖宗,因为祖宗是我们的源头,是我们的根。而这个“务本”,我们最后用在这一篇文章的总结,什么是学习的本?什么是成为一个人师的本?那大家...
在每个人事物当中放下好恶
人家劝我们是个良缘,怎么样让这个缘能对我们的修持产生更大的利益,这就是你要下决心。你说我讲不出口,你对自己都不信任,那个志愿书不敢上来讲,有担心讲完以后我做不到。念头才是下手处,不是事情的表相,念头。何处是道场?处处皆道场。每一天有几个道场...
善人恶人都是老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那他的善是我的老师;“择其不善者而改之”,那他的不善也是我的老师。不同人,善、恶人是老师;同一个人他有善有恶,他的善也是我们老师,他的恶也是我们老师。比方说这个人他脾气大,那他就提醒我不要像...
居上位而不骄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处在高位,但是不骄傲。为什么?他很清楚,这是他该做的,忠信。而且他很清楚,整个家族的兴旺,那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从家庭来看。所以范公写一篇文章告诉子孙,“我祖上几百年传下来的阴德,到我这一代善果显现了,我绝不...
善待问者,如撞钟,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我们看颜回很会问,孔子也很会答。什么样的人很会答问题?这里讲,“善待问者,如撞钟”。一个人很能回答别人的问题,就好像撞钟一样,你撞它大力一点,它就大声回应;你撞它小一点,它就小声回应。所以说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待其从容,然...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子贡的口才最好。有一天子贡“方人”,“方人”就是批评人,孔子马上抓住这个机会点,真的夫子爱护他的这些弟子,说“赐也,贤乎哉?”赐,你很贤德了吗?对啊,你够贤德你才能批评人,“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夫子接...
求学问要学灵活懂得权变
在春秋时候,有个孝子叫曾参,有一次他父亲很生气,处罚他。顺手拿起旁边的一根棍子,很粗,结果一打,他很乖都不动,“父母责,须顺承”,就乖乖在那里给爸爸打。爸爸因为情绪比较大,所以失控把他打昏了。这个消息传到孔夫子的耳里面,夫子就说:你这样做,...
老师面对成绩不好的孩子要引导
当然己有能勿自私,除了要求孩子做,更重要的我们老师先带头。假如我们面对一些成绩比较不好的孩子,他们又肯学,我们先来教他,很自然的学生们看到这个行为他们也会凑过来,就会带动好的学生去教导成绩比较跟不上的学生。己有能勿自私。今天你考的是最后一名...
主事者要有正确的认知
我们看每一个成功的个案,都是他的主事者有正确的认知。没有正确的认知,反而事情会做得很乱,瞎忙一场都有可能。松花江中学为什么成功?有吕杰校长,他是掌舵的。海南省监狱系统为什么成功?张发厅长掌舵。他们的脑子都非常的冷静,做事非常的有...
《弟子规》讲学文一定还要再加上力行
每一句教诲要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每一句教诲都从这里去思惟,我们就知道,都要在这些方方面面去行、去落实。《弟子规》也提醒我们解行相应的重要,“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解行必须要并进,它不并进,人的心态还是会出现问题。...
《弟子规》贵在力行
《弟子规》每一句是人和,只要有了人和,不管我们的孩子在哪个领域,都会有成就。而每一句《弟子规》的经教都包含着身教,我们先做;都包含着言教,遇到一些机会点,我们懂得引导孩子;都包含着境教,整个环境的教育,就是每一句经文都变成你家庭的氛围,都变...
最大的福田是孝亲尊师
一个人不尽责任,就要负因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哪有说我都没有做恶事,所以我没有什么恶报。不尽本分就是做错事情了,就要负责任。以前古人都很明白,你推荐的这个人对国家有害,事情东窗事发了,我是推荐人,我要引咎辞职,我对不起国家...
“耻”是听到自己的过失心生惭愧
“夫耻,德之基也。”成就德行重要的基石,没有这个基础就成就不了德行。“《说文》:耻,辱也”,不能成就德行,觉得是耻辱;不能完美人格,觉得是耻辱。“从心,耳声”,耻是人心理的作用,是人性德里本有的。耳朵听到自己的过失,不好意思;或者听人家赞叹...
珍惜老师的教诲不敢忘怀
【曾子曰。吾闻夫子之三言。未之能行也。】 我曾经听夫子谈到三句很宝贵的教诲,而我自己还没有能做到。“未之能行”,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曾子谦虚,一种是曾子念念不忘要赶紧把它落实。我们很熟悉《论语》当中...
诲人不倦
给人表演,要“诲人不倦”。给人表演了,人家信任我们,信任我们,我们得帮助他、得开导他、得护念他。可是开导不是讲一次就听了,讲一次就听了,可能是颜回转世了。其实我们很冷静看看,我们自己很可能小时候的坏习惯现在都还没改,不知道父母多少人都给我们...
德行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成败关键所
德行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成败关键所在,只看眼前的分数急功近利。问题什么时候出来?不用等以后,现在就出来,所以人无远虑真的必有近忧。因为看不到远,就只看近,就短视近利,都只看眼前,考虑就很不周到了。而且考虑眼前都是以什么为出发点?利欲为出发...
鞠躬礼可以调伏傲慢之心
在《弟子规》上有这样一句话,叫“揖深圆,拜恭敬”,可能这几天学习的朋友都感受到,这些辅导老师这种发自内心的,礼拜、恭敬和鞠躬。我刚开始在学习《弟子规》看到这句话,就觉得这都是古人的礼节,我们都生活在现代社会,为什么还要拘泥於古人的礼节?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