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4页
居家的生活“忌奢”
“居家”,居家的生活“忌奢”,不可以奢侈浪费,但不能过到什么?“而尤忌啬”,吝啬了。一个人吝啬,另外有一句《增广贤文》的格言说到,“鄙啬之极”,就是一个人吝啬到了极处,“必生奢男”,必生奢儿,就一定会生一个很奢侈的孩子,来把这个家产败光。大...
首先我自己要做对
在这个时代,我们刚刚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所以我们常跟大家探讨到在五伦关系里面首先先反求自己,“我先做好”。所谓“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我自己要做对。这是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
《弟子规》“称尊长,勿呼名”是恭敬
《弟子规》里面也提到,“称尊长,勿呼名”,都是在这些日常的生活行为当中,很自然的提起对父母、长辈的恭敬态度,这个恭敬是人本有的。我们在这样的一种家教当中,跟姐姐相处,都是很恭敬自己的姐姐,都是叫大姐、二姐。记得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同学有问道,...
《弟子规》要重复的讲,不断重复的讲
现在人没有把父母放在心上,祖宗更不必说了,什么时候想过老师?都忘掉了。不像从前人,父母、师长一生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就念念想到父母、老师的教训,我们有没有违背。这些都是教育的根,所以现在人难教,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原因出在哪里清清楚楚。怎么补...
“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将父母放在首位
“弃老取幼,家之不祥”,这个家庭假如都没有想到父母,先想到孩子,那这个家不吉祥。因为孝道传不下去,所有的成人都想著这个孩子,那这个孩子的心态就会觉得,家里面都要为我想,我最大。人家不为他想,他就发脾气,而且成人所有对他的照顾,他慢慢的觉得理...
重视礼节从《弟子规》做起
一般说儒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以来都是以儒家为代表。儒家的根也是孝亲尊师,从“父子有亲”衍出五伦,“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一个人生长在世间离不开人群,人是社会动物,我们跟一切大众有什么样的关...
义是没有私心
“义者,宜也”,应该这么做。义也是不分彼此,这个是义。甚至于是先人后己,这个是义,没有私心的。在春秋战国时代,刚好有一次齐国的军队要打鲁国,进入了鲁国的领土。刚好这个军队在行军的过程当中,看到前面有一个鲁国的妇女。当然,老百姓看到齐国的军队...
外在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境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其实心行一如,所有我们外在的行为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境。我们回想《弟子规》很多的教诲,当我们讲话不恭敬,心就不恭敬。当我们,比方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虽然都...
俭者会节制欲望
俭者他会节制欲望,甚至于节俭的人他所形成的是爱惜物品,爱惜别人给他的关心。比方这个衣服是大姐送我的,这个衣服是妹妹送我的,愈穿愈有感情,愈穿愈感恩这些亲戚朋友对他的关心。所以看到每一个物品,都想到他人的恩情,所以愈用愈欢喜。而现在的人他奢侈...
《弟子规》讲“缓揭帘,勿有声”是替人着想与爱护物品
这一段教诲跟孩子做事的能力有关系。第一句提到“缓揭帘,勿有声”。当他在揭帘子的时候,不要造成很大的声响,这就是顾虑到当他在拉帘子的时候,假如声音太大,可能旁边的人正好在看书或者睡觉,就会吵到他人。一个人替人设想的心,就在举手投足当中流露出来...
《弟子规》讲“朝起早;惜此时”珍惜现在的光阴
大家注意看,现在的孩子都熬夜,睡到隔天中午,他有哪些毛病都出来了?他很懒散,谁对他好,他都觉得应该的,好像变成家里人都得伺候他。所以一懒,就不感恩;一懒,人就不积极,而且邪念很多。人一勤奋,就没时间打妄想。“饱暖思淫欲”,他的生活都很强调享...
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孝是德之根本。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找到根本,德行才长得起来。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比方说《...
学《弟子规》不能先要求别人做,不然会闹家庭革命
我们今天在五伦关系当中,像今天在朋友关系,我们知道朋友应该尽这些本分,那谁来先尽本分?自己,正己。但是往往我们会有一个惯性,就是先要求别人,而不是先要求自己。比方说一般当父母的人,一开始接触到《弟子规》,谁学?你们好老实,你们是值得交的朋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的人、知其然的人,不如好之的人,他会不断的去深入,他能到知其所以然。人假如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他就能把事物的根源,这些道理都能明了,他就不迷惑,愈学愈欢喜。当我们很多事情都想不通的时候,是很...
学习要有不自欺的态度
孔子对子路讲到,“子曰”,叫著子路的名,“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学习态度就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知道,这样师长就不知道怎么指导我们。所以这个“是知也”,这是一个求学很重要的态度,包含这样...
家人不能讲理,讲理会气死你
其实我们很容易在一件事当中,要去争个对错,好像一定要争到是我对他错了,才肯罢休。其实冷静想一想,五伦关系都是讲道义、都是讲情义,争个对错不是伤情了吗?所以人一执着道理去看别人、去要求别人,执理则伤情,只要伤了人与人的情感,伤了人情,其实已...
好学是真正能放下习气
这一句“好学”,得要跟圣贤人学。再来,这个“好学”,我们刚刚讲到的,本善是本有,明德是本有,它是有障碍。所以这个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什么?不是学很多东西,记一大堆知识,你记一大堆知识,长浮华,成何人?学历高了那都是知识,那不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
“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抓住机会引导孩子
比方我们是当父母的,今天孩子考了一百分,拿考卷回来,是不是教育他的机会?是,他考一百分,我们会怎么跟他讲?“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那他就觉得考一百分很了不得,他长的是傲慢。所以大家有没有留心到,成绩好的人大部分都傲慢?他就是在无形当中那个...
少娣感嫂: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在《德育故事》当中,有一则故事让我们记忆深刻,叫“少娣感嫂”。崔少娣女士嫁到苏家,结果苏家有五个儿子,前面四个都已经娶妻了。前面四个媳妇脾气都特别大,常常吵架、打架,甚至於都拿起凶器,这么严重的情况,冲突很大。当时候少娣要嫁过去,亲戚朋友非...
唯正己可以化人
这个“正己”为什么“可以化人”?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只要我们行得正,有真正的德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善缘去启发别人的善心。所以孔子讲“君子之德风”,真的有君子之风,这个风是指风范、德行,“小人之德草”,这个小人是指一般...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对照《弟子规》,我们值不值得人信任?再来,“不耻不见信”,别人不信任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点都不难受。甚至别人误解了,还反省,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谨慎才造成这些误解?所有都检讨了,甚至误解都不是你造成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可以拖拖拉拉、懒惰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决定不可以拖拖拉拉、懒惰,交代的事要赶快去做。从修身来讲,就是勤奋、不懈怠、不轻慢、守信用,答应了赶快去做。人现在为什么不守信用?对父母都不守信用,妈妈说今天帮买一罐酱油回来,马上说“好”,傍晚回来了...
《弟子规》培养孩子的定力
《弟子规》讲“墨磨偏,心不端”是讲磨墨的时候要集中精神,以免心不在焉而让墨汁洒到外面。也许有人认为,现在不兴毛笔,无须磨墨了,确实是这样,但是“墨磨偏,心不端”是让孩子懂得专心做事,通过日常生活的这些细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现在虽然不墨磨、不...
《弟子规》讲“勿谄富,勿骄贫”对人的态度要一致
当我们对人的态度,不一致,可能里面有傲慢。比方对下属,对比我们可能在方方面面条件,比较差的,我们对人讲话就轻慢。所以《弟子规》说“勿谄富,勿骄贫”,看到学历比我们低的,财富比我们少的,社会地位比我们低的,我们那个傲慢可能就会起来。包含这个怎...
不笃于至行,那是背本逐末
“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而立身之本”,立身处世的根本。“孝敬则宗族安之”,有孝敬的心,他是大家庭里面的好子孙,由他来带动所有的同辈之人孝养父母,晚辈孝敬这个家哪有不安的!子孝父心宽,家和万事兴。“仁义则乡党重之”,他又讲仁义一定不遗余力的造福...
君子立志长,小人常立志
“君读书明理,亦知慕善为乐”,你也是懂道理,也是觉得行善是快乐的,也是会仰慕这些善行。“当其闻一善言时”,听到一个很好的教诲。“不胜激劝”,也很激动,也很想去落实、去效法。“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看到人家做善事的,也非常受到鼓舞,要去实践...
传统文化要学以致用
净空老教授主讲,学传统文化,都是前世修的善根福德,你才能遇到,没有善根福德遇不到。遇到之后抓住,认真努力的学习。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扎根教育,没有根,他就不能付诸行动,虽然学了,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行才是根。信解行证,从行里面去求...
惜食惜衣,非惜财也,是一种品德
撙节就是什么?就是不浪费、节俭。对物质,对物要能恭敬,对资源要能够恭敬,不可以浪费。我们这个时代,资源非常的丰厚,可是由于我们的浪费,造成这个地球现在出现很大的负担,有很多的污染。所以我们来到这里住饭店,不能浪费。我们在这里住五天,我们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