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4页

《弟子规》讲“朝起早;惜此时”珍惜现在的光阴

《弟子规》讲“朝起早;惜此时”珍惜现在的光阴
大家注意看,现在的孩子都熬夜,睡到隔天中午,他有哪些毛病都出来了?他很懒散,谁对他好,他都觉得应该的,好像变成家里人都得伺候他。所以一懒,就不感恩;一懒,人就不积极,而且邪念很多。人一勤奋,就没时间打妄想。“饱暖思淫欲”,他的生活都很强调享...

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

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开了,百善都开,孝是德之根本。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找到根本,德行才长得起来。当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很多行为就会起很大的变化。比方说《...

学《弟子规》不能先要求别人做,不然会闹家庭革命

学《弟子规》不能先要求别人做,不然会闹家庭革命
我们今天在五伦关系当中,像今天在朋友关系,我们知道朋友应该尽这些本分,那谁来先尽本分?自己,正己。但是往往我们会有一个惯性,就是先要求别人,而不是先要求自己。比方说一般当父母的人,一开始接触到《弟子规》,谁学?你们好老实,你们是值得交的朋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的人、知其然的人,不如好之的人,他会不断的去深入,他能到知其所以然。人假如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他就能把事物的根源,这些道理都能明了,他就不迷惑,愈学愈欢喜。当我们很多事情都想不通的时候,是很...

学习要有不自欺的态度

学习要有不自欺的态度
孔子对子路讲到,“子曰”,叫著子路的名,“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学习态度就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说自己知道,这样师长就不知道怎么指导我们。所以这个“是知也”,这是一个求学很重要的态度,包含这样...

家人不能讲理,讲理会气死你

家人不能讲理,讲理会气死你
 其实我们很容易在一件事当中,要去争个对错,好像一定要争到是我对他错了,才肯罢休。其实冷静想一想,五伦关系都是讲道义、都是讲情义,争个对错不是伤情了吗?所以人一执着道理去看别人、去要求别人,执理则伤情,只要伤了人与人的情感,伤了人情,其实已...

好学是真正能放下习气

好学是真正能放下习气
这一句“好学”,得要跟圣贤人学。再来,这个“好学”,我们刚刚讲到的,本善是本有,明德是本有,它是有障碍。所以这个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什么?不是学很多东西,记一大堆知识,你记一大堆知识,长浮华,成何人?学历高了那都是知识,那不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

“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抓住机会引导孩子

“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抓住机会引导孩子
比方我们是当父母的,今天孩子考了一百分,拿考卷回来,是不是教育他的机会?是,他考一百分,我们会怎么跟他讲?“真了不起!能考一百分”,那他就觉得考一百分很了不得,他长的是傲慢。所以大家有没有留心到,成绩好的人大部分都傲慢?他就是在无形当中那个...

少娣感嫂: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少娣感嫂: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
在《德育故事》当中,有一则故事让我们记忆深刻,叫“少娣感嫂”。崔少娣女士嫁到苏家,结果苏家有五个儿子,前面四个都已经娶妻了。前面四个媳妇脾气都特别大,常常吵架、打架,甚至於都拿起凶器,这么严重的情况,冲突很大。当时候少娣要嫁过去,亲戚朋友非...

唯正己可以化人

唯正己可以化人
这个“正己”为什么“可以化人”?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本善的心,只要我们行得正,有真正的德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善缘去启发别人的善心。所以孔子讲“君子之德风”,真的有君子之风,这个风是指风范、德行,“小人之德草”,这个小人是指一般...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对照《弟子规》,我们值不值得人信任?再来,“不耻不见信”,别人不信任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点都不难受。甚至别人误解了,还反省,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谨慎才造成这些误解?所有都检讨了,甚至误解都不是你造成的,“岂能尽如人意,但求...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可以拖拖拉拉、懒惰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不可以拖拖拉拉、懒惰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命令我们的时候,决定不可以拖拖拉拉、懒惰,交代的事要赶快去做。从修身来讲,就是勤奋、不懈怠、不轻慢、守信用,答应了赶快去做。人现在为什么不守信用?对父母都不守信用,妈妈说今天帮买一罐酱油回来,马上说“好”,傍晚回来了...

《弟子规》培养孩子的定力

《弟子规》培养孩子的定力
《弟子规》讲“墨磨偏,心不端”是讲磨墨的时候要集中精神,以免心不在焉而让墨汁洒到外面。也许有人认为,现在不兴毛笔,无须磨墨了,确实是这样,但是“墨磨偏,心不端”是让孩子懂得专心做事,通过日常生活的这些细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现在虽然不墨磨、不...

《弟子规》讲“勿谄富,勿骄贫”对人的态度要一致

《弟子规》讲“勿谄富,勿骄贫”对人的态度要一致
当我们对人的态度,不一致,可能里面有傲慢。比方对下属,对比我们可能在方方面面条件,比较差的,我们对人讲话就轻慢。所以《弟子规》说“勿谄富,勿骄贫”,看到学历比我们低的,财富比我们少的,社会地位比我们低的,我们那个傲慢可能就会起来。包含这个怎...

不笃于至行,那是背本逐末

不笃于至行,那是背本逐末
“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而立身之本”,立身处世的根本。“孝敬则宗族安之”,有孝敬的心,他是大家庭里面的好子孙,由他来带动所有的同辈之人孝养父母,晚辈孝敬这个家哪有不安的!子孝父心宽,家和万事兴。“仁义则乡党重之”,他又讲仁义一定不遗余力的造福...

君子立志长,小人常立志

君子立志长,小人常立志
“君读书明理,亦知慕善为乐”,你也是懂道理,也是觉得行善是快乐的,也是会仰慕这些善行。“当其闻一善言时”,听到一个很好的教诲。“不胜激劝”,也很激动,也很想去落实、去效法。“见一善事时,不胜鼓舞”,看到人家做善事的,也非常受到鼓舞,要去实践...

传统文化要学以致用

传统文化要学以致用
净空老教授主讲,学传统文化,都是前世修的善根福德,你才能遇到,没有善根福德遇不到。遇到之后抓住,认真努力的学习。今天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扎根教育,没有根,他就不能付诸行动,虽然学了,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行才是根。信解行证,从行里面去求...

惜食惜衣,非惜财也,是一种品德

惜食惜衣,非惜财也,是一种品德
撙节就是什么?就是不浪费、节俭。对物质,对物要能恭敬,对资源要能够恭敬,不可以浪费。我们这个时代,资源非常的丰厚,可是由于我们的浪费,造成这个地球现在出现很大的负担,有很多的污染。所以我们来到这里住饭店,不能浪费。我们在这里住五天,我们这个...

孝道与汉学对当代的重要性

孝道与汉学对当代的重要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大德,大家好!今天是马六甲孔教会暨双喜园举办“双亲节讲座会”的吉日,请蔡礼旭老师讲演孝道的主题,“饮水思源,知恩报恩”。蔡老师很客气,让我有这个机会,也能跟大家分享个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点心得。得知孔教会暨双...

真正把父母放在心上的人

真正把父母放在心上的人
除了疾病的时候,这个“疾”,还有再延伸就是习惯。君子、读书人他不可能犯法的,可是问题是他的习惯,有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有这样的习惯,也需要去把它革除掉。   生气了,最直接的,伤害了自己的身体。所以假如脾气大,那没有不让父母操心的。你一...

《弟子规》教做人

《弟子规》教做人
礼要没有,人的规矩没有了,那儒就没有了。戒律没有,佛就没有了。为什么?礼是儒家的行门。儒家讲为学五个科目,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后头那个笃行就是礼,落实在礼、礼乐上。没有礼乐,前面这四种叫玄谈,不能落实,说得很好听,无法落实。《弟子...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
事情在面对很多不同的情境,比方“缓事宜急干”,这个事情不是很急,可能是下个礼拜、下个月的事情,但是你分配好时间积极去做。“急干”就是很有步骤的安排好,就赶快去做,不会“临时抱佛脚”。我们往往事情不是很急的时候,拖拖拉拉,把时间都混过去了,等...

《弟子规》教“凡出言,信为先”,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弟子规》教“凡出言,信为先”,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讲话的态度“凡出言,信为先”,态度当中我们要告诉自己,言出必行,言行一致。所以从历史上能够留名青史的人绝对都是做到言行一致。夫子在《论语》里面提到很多句言行的态度,夫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君子很怕讲出去的话自己做不到,所谓“一言...

德者,才之帅也

德者,才之帅也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古文,学习的是什么?智慧。“治国经邦,谓之学”,这才是真实学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叫学问。不是记一大堆经句跟知识、词汇而已,那是玩弄文章。“安危定变,谓之才”,能够在家庭社会、民族危难之下,他能够扭转乾...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夫子每天在观照、下功夫的地方,我每天有没有德行有提升?假如德行今天没有提升,这是他最忧虑的。“学之不讲”,所学的这些好的道理,有没有深入去思惟,有没有去把它用在生活、工作当中?“...

不刚愎自用

不刚愎自用
桓公曰:“金刚则折,革刚则裂;人君刚则国家灭,人臣刚则交友绝。”夫刚则不和,不和则不可用。是故四马不和,取道不长;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由不刚也。   “桓公曰:金刚则...

尊贤而贱不肖

尊贤而贱不肖
 在刚刚讲到的,老师怎么回答学生的问题,确实是要有智慧,看事情要洞彻得很深入,才能引导学生看到一些真相。不然有时候容易看事情看到表象,看不透彻。那当老师的人他看事情就要看到根本,看透彻。在我们课本六十一页,因为刚刚讲到,“记问之学...

《弟子规》讲“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弟子规》讲“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孔子说,自己穿不好的衣服,站在别人旁边不觉得羞耻,子路做得到。因为子路不好虚华的面子,他人很质朴,甚至于他有好东西了,不自己用。孔子问学生,“盍各言尔志”,讲讲他们的志向。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