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6页

从“缓揭帘,勿有声”引申到其他

从“缓揭帘,勿有声”引申到其他
我们举一个《弟子规》的句子来看,深入,“缓揭帘,勿有声”,这一句经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你真正去做,有时候突然在做某一个动作,这个经文就跑出来。我们在“缓揭帘”的时候手脚很轻,为什么要放很轻?因为你在揭帘的时候可能旁边的人在看书,旁边的人在睡...

学《弟子规》淘汰不好的习气

学《弟子规》淘汰不好的习气
为什么要学《弟子规》?淘汰我们自己无始以来不好的习气,怎样才能学得?我们举一个例子,《弟子规》头一句“父母呼,应勿缓”,这一句能够淘汰我们无始无明的习气。我父母不在,没有父母叫我。这里头最主要的意思,就是一个呼、一个应,父母呼我,马上就答应...

子侄之间,一情不异

子侄之间,一情不异
王僧虔,携诸子侄到郡。兄子俭,中途得病,僧虔为之废寝食。诸人或慰谕之。僧虔曰:“昔马援,子侄之间,一情不异。邓攸于弟之子,更逾所生。吾怀其心,不异古人。亡兄之嗣,岂宜忽诸?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兄子寻愈。 (《德育古鉴》)   “王僧...

感恩词

感恩词
弟子规全文本站原创 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老师辛勤教导! 感恩朋友关心帮助! 感恩农夫辛勤劳作及所有付出的人! ...

修学一开始不可以随便相信自己的意思

修学一开始不可以随便相信自己的意思
从今天开始,我们形成一个态度,面对一切境缘都要想,假如是三教的圣人,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以他们为标准。“取法乎上”,以圣人为标准,最起码这一辈子会契入贤人的境界,“圣与贤,可驯致”。     因为我们...

老师的教导影响孩子一生

老师的教导影响孩子一生
诸位老师听到了,现在对我们往后的教学生涯有没有帮助、有没有启发?有啊,“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老师的教导、老师的德行影响一个孩子一生。那您当老师是因为受好老师的影响。这一位黄老师她的素质很好,就是说她遇到逆境的时候,她会化悲愤为力量,这...

《弟子规》讲掌握情绪

《弟子规》讲掌握情绪
有对夫妻结婚六十多年,老先生九十岁,他的晚辈从来没看过他们夫妻吵架,所以非常佩服他们。刚好他们结婚六十多年纪念日的时候,这些晚辈就请教这位老先生,您是怎么样经营夫妻关系?怎么没有红过脸?这老先生就告诉他们,“我们夫妻结婚的时候,共同约定好,...

二十三遍“那是什么?”

二十三遍“那是什么?”
刘余莉教授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儿子还很难得,带著他的父亲到公园里去散步,但是这个儿子的心并没有在他的父亲身上,他就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开始看报纸。结果这个父亲就很寂寞,他特别想和儿子交流,...

《弟子规》教“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弟子规》教“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比方说孩子在按电铃的时候,上面的问:请问是谁?小朋友说:我!是我。人家听半天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要让他要报自己的姓名,“我是某某某”,这都是细微的礼仪。我们也常接电话:喂,请问您找哪一位?“你忘...

只在行为当中批判是不厚道

只在行为当中批判是不厚道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就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做得不妥当的地方,首先先不要执着在那个行为、动作上,很有可能他是善意的,“当原其心”。比方说孩子倒杯茶要来给你喝,结果一不小心给翻了,瞬间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怎么搞的!”就骂人了。虽然他倒了不是很好...

启发孩子的孝心很重要

启发孩子的孝心很重要
有一位父亲他也觉得应该要陪孩子一起成长,再怎么忙,现在能拨出空,纵使是十分钟、二十分钟,每天固定陪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讲《德育故事》。真的,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真做了,真的马上家庭就会得很大的利益。我们今天修学佛法、修学中国文化不得利益,就是...

协助建立良好家教

协助建立良好家教
读经的老师可以在班裹,轻�帮助家长建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        凡领送孩子来读经的父母,多数是非常关心于孩子的教育,这些父母容易协助他们建立家教。   &nbs...

夫妻相处的四摄法

夫妻相处的四摄法
夫妻相处很重要的是,四摄法。“布施”,其实就是付出。而且这个付出不止是对另一半,还能够爱屋及乌,对他的父母、对他的家人,尽心尽力去帮忙。这一点我从我父亲身上体会得很深。我的一些表哥表姐家里情况比较困难,我父亲没等我母亲开口,都是主动的去安排...

教育的根本是长孩子的善心

教育的根本是长孩子的善心
 教育的根本在哪?长善救失。教育的根就在这颗善心。教育不在他学历有多高,现在已经很多公司打出来“知名大学不录取”,哪一间我就不说了,隐恶扬善。为什么?他们用得苦恼了,这些大学出来的统统头上有一个光环:“我是某某大学出来的”,尤其他们的腰特别...

《弟子规》教“见未真,勿轻言”

《弟子规》教“见未真,勿轻言”
言语也是要“见未真,勿轻言”。很多时候我们言语不谨慎,太随便了,事情都还没有确定就开始传话了。所以很多误会都是来自于我们“见未真”就传,传到最后就造成很多误解,都没办法收拾了。所以我们一听到什么话,尤其一些人与人的一些情况,我们一听就很容易...

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是父母教的

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是父母教的
伦理教育是从家庭讲起的,从夫妇讲起的。“夫妇有别”,别是分别,这夫妇两个人成了一个家庭,中国古时候家庭,上有父母,有兄弟,有子女,大家庭制度,不是像现在小家庭,大家庭。你进入这个家庭,成为家庭里面的一分子,你要懂得怎么样去做人。   家庭里...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 德不孤必有邻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 德不孤必有邻
我真的感觉到,人生在世,你想做点事情,第一,首先必须做好人,第二,能够把一件小事情做好也不容易。原来我也不了解菲尼克斯,我认为他做的端子、连接器,没有什么技术。后来发现错了。也就是说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比如说电力、机械。那些部里面的领导,听说...

《弟子规》“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是应答礼仪

《弟子规》“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是应答礼仪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句话就是跟人家交谈,比方说打电话,拿起来:你好,我叫某某某,我是蔡礼旭。这样人家马上知道是你打来的。现在有时候接电话,喂!请问你是哪一位?是我,你不知道吗?你把我忘了吗?我们可能还在那边处理事情,在那里...

领导者要公正严明,公正、不徇私

领导者要公正严明,公正、不徇私
领导者要公正严明,公正、不徇私,你才能树立正气,大家都服气。公正,要不偏私、要平等,公正是调伏私心。严,严谨;明,明白,自知之明。一个领导者在面对任何事,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这件事我先错在哪?”你不能一遇到事情首先都是检讨、指责底下的人,那...

“物虽小,勿私藏”养廉洁,不占团体的便宜

“物虽小,勿私藏”养廉洁,不占团体的便宜
“物虽小,勿私藏”,那就是很重要的,不能有私心,要廉洁,不能占团体的便宜,包含公司的纸你不能把它带回家用,公司的文具都不能有任何私心起作用。我们曾经听师长提到,很多他一些老师、长辈的行谊,政府配给车,公事才用这个车;配给电话,公事才打这个电...

“耻之于人大矣”耻这个字对一个人太重要了

“耻之于人大矣”耻这个字对一个人太重要了
中国古代的汉字都是一个智慧的符号,比如说我们看这个耻字,它是一个耳朵的“耳”加一个“心”字,《说文解字》上解释说,“耻,辱也。从心耳声”。什么意思?告诉我们这个羞耻心,是每当我们闻听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心生惭愧,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所以这...

德育故事:兄弟和睦也是孝 文灿之兄 醉殴暴慢 包容手足 感化乡里

德育故事:兄弟和睦也是孝 文灿之兄 醉殴暴慢 包容手足 感化乡里
德育故事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久习生效最真实的人物最中国的故事最该学的榜样影响您和孩子一生的声音《弟子规》中讲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既道出了为兄为弟之纲常,又讲出了兄弟和睦的深远影响。兄弟本是同气连枝,血脉相连。今天故事中的...

欲是深渊,知足常乐

欲是深渊,知足常乐
刚刚李校长分享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对人生的价值观是知足常乐。假如校长、老师没有这个观念,学生能建立这样的价值观吗?而只要没有建立这个价值观,就已经注定我们的学生这一生是绝对不可能快乐的。因为现在外面的诱惑太多了,攀比,什么东西都要比,那...

能自责自尽才是闲邪、才是存诚

能自责自尽才是闲邪、才是存诚
“自尽”,就是不管情况如何,我还能尽什么?我还能做什么?还能做哪些补救?或者,这个“自尽”里面还有,我是不是有哪些方法不妥当,需要再调整?都是一直往“是不是我的心态,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对?”这就是自尽,尽力去改善。“更无道理矣”,假如我们当下...

四大、四小不孝的原因

四大、四小不孝的原因
在《汇编》里面又有提到不孝的原因,有这些情况。我们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才能够用好的方法来教育下一代,好的方法来反省自己,来行孝。所以《三字经》讲到,“人不学,不知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每一个人要扮演好自己的本分、角色,都要...

不彰人之短

不彰人之短
古代人,那个风气比较淳厚,特别强调口德。我记忆当中,好像爷爷奶奶他们都常讲:留点口德,留点口德。但现在我们的基础不好,常常容易随顺自己的习气之外,社会风气又是比较喜欢扬人恶,甚至于很多电视节目都是挖人隐私。内有恶因,社会风气又是恶缘,所以往...

《弟子规》教“事非宜,勿轻诺”充分考虑再答应别人

《弟子规》教“事非宜,勿轻诺”充分考虑再答应别人
“轻诺必寡信”,首先要反思,“事非宜,勿轻诺”,自己有没有在答应别人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一欢喜、一激动就答应,那就“苟轻诺,进退错”。这个待会还可以抄,你们现在不看我会伤害我幼小的心灵。刚刚我才讲过,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在《菜根谭》当中有一段教诲很好,说到“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您看这点出来,读书人、以至于为官者最重要的修养,不忍就是很仁慈,不忍心伤害生命,甚至于能推己及人感同身受。这样仁慈的念头是生民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