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6页
启发孩子的孝心很重要
有一位父亲他也觉得应该要陪孩子一起成长,再怎么忙,现在能拨出空,纵使是十分钟、二十分钟,每天固定陪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讲《德育故事》。真的,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真做了,真的马上家庭就会得很大的利益。我们今天修学佛法、修学中国文化不得利益,就是...
夫妻相处的四摄法
夫妻相处很重要的是,四摄法。“布施”,其实就是付出。而且这个付出不止是对另一半,还能够爱屋及乌,对他的父母、对他的家人,尽心尽力去帮忙。这一点我从我父亲身上体会得很深。我的一些表哥表姐家里情况比较困难,我父亲没等我母亲开口,都是主动的去安排...
教育的根本是长孩子的善心
教育的根本在哪?长善救失。教育的根就在这颗善心。教育不在他学历有多高,现在已经很多公司打出来“知名大学不录取”,哪一间我就不说了,隐恶扬善。为什么?他们用得苦恼了,这些大学出来的统统头上有一个光环:“我是某某大学出来的”,尤其他们的腰特别...
《弟子规》教“见未真,勿轻言”
言语也是要“见未真,勿轻言”。很多时候我们言语不谨慎,太随便了,事情都还没有确定就开始传话了。所以很多误会都是来自于我们“见未真”就传,传到最后就造成很多误解,都没办法收拾了。所以我们一听到什么话,尤其一些人与人的一些情况,我们一听就很容易...
最重要的基础教育是父母教的
伦理教育是从家庭讲起的,从夫妇讲起的。“夫妇有别”,别是分别,这夫妇两个人成了一个家庭,中国古时候家庭,上有父母,有兄弟,有子女,大家庭制度,不是像现在小家庭,大家庭。你进入这个家庭,成为家庭里面的一分子,你要懂得怎么样去做人。 家庭里...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 德不孤必有邻
我真的感觉到,人生在世,你想做点事情,第一,首先必须做好人,第二,能够把一件小事情做好也不容易。原来我也不了解菲尼克斯,我认为他做的端子、连接器,没有什么技术。后来发现错了。也就是说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比如说电力、机械。那些部里面的领导,听说...
《弟子规》“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是应答礼仪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这句话就是跟人家交谈,比方说打电话,拿起来:你好,我叫某某某,我是蔡礼旭。这样人家马上知道是你打来的。现在有时候接电话,喂!请问你是哪一位?是我,你不知道吗?你把我忘了吗?我们可能还在那边处理事情,在那里...
领导者要公正严明,公正、不徇私
领导者要公正严明,公正、不徇私,你才能树立正气,大家都服气。公正,要不偏私、要平等,公正是调伏私心。严,严谨;明,明白,自知之明。一个领导者在面对任何事,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这件事我先错在哪?”你不能一遇到事情首先都是检讨、指责底下的人,那...
“物虽小,勿私藏”养廉洁,不占团体的便宜
“物虽小,勿私藏”,那就是很重要的,不能有私心,要廉洁,不能占团体的便宜,包含公司的纸你不能把它带回家用,公司的文具都不能有任何私心起作用。我们曾经听师长提到,很多他一些老师、长辈的行谊,政府配给车,公事才用这个车;配给电话,公事才打这个电...
“耻之于人大矣”耻这个字对一个人太重要了
中国古代的汉字都是一个智慧的符号,比如说我们看这个耻字,它是一个耳朵的“耳”加一个“心”字,《说文解字》上解释说,“耻,辱也。从心耳声”。什么意思?告诉我们这个羞耻心,是每当我们闻听别人说我们的过失而心生惭愧,表现在外面就是面红耳赤。所以这...
德育故事:兄弟和睦也是孝 文灿之兄 醉殴暴慢 包容手足 感化乡里
德育故事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久习生效最真实的人物最中国的故事最该学的榜样影响您和孩子一生的声音《弟子规》中讲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句话既道出了为兄为弟之纲常,又讲出了兄弟和睦的深远影响。兄弟本是同气连枝,血脉相连。今天故事中的...
欲是深渊,知足常乐
刚刚李校长分享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对人生的价值观是知足常乐。假如校长、老师没有这个观念,学生能建立这样的价值观吗?而只要没有建立这个价值观,就已经注定我们的学生这一生是绝对不可能快乐的。因为现在外面的诱惑太多了,攀比,什么东西都要比,那...
能自责自尽才是闲邪、才是存诚
“自尽”,就是不管情况如何,我还能尽什么?我还能做什么?还能做哪些补救?或者,这个“自尽”里面还有,我是不是有哪些方法不妥当,需要再调整?都是一直往“是不是我的心态,是不是我的方法不对?”这就是自尽,尽力去改善。“更无道理矣”,假如我们当下...
四大、四小不孝的原因
在《汇编》里面又有提到不孝的原因,有这些情况。我们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才能够用好的方法来教育下一代,好的方法来反省自己,来行孝。所以《三字经》讲到,“人不学,不知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每一个人要扮演好自己的本分、角色,都要...
不彰人之短
古代人,那个风气比较淳厚,特别强调口德。我记忆当中,好像爷爷奶奶他们都常讲:留点口德,留点口德。但现在我们的基础不好,常常容易随顺自己的习气之外,社会风气又是比较喜欢扬人恶,甚至于很多电视节目都是挖人隐私。内有恶因,社会风气又是恶缘,所以往...
《弟子规》教“事非宜,勿轻诺”充分考虑再答应别人
“轻诺必寡信”,首先要反思,“事非宜,勿轻诺”,自己有没有在答应别人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一欢喜、一激动就答应,那就“苟轻诺,进退错”。这个待会还可以抄,你们现在不看我会伤害我幼小的心灵。刚刚我才讲过,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在《菜根谭》当中有一段教诲很好,说到“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您看这点出来,读书人、以至于为官者最重要的修养,不忍就是很仁慈,不忍心伤害生命,甚至于能推己及人感同身受。这样仁慈的念头是生民生物,...
“与人为善”从自己做起
我们“与人为善”,要先启发谁的善心呢?从家庭做起,所以和谐的社会从我心做起、再从我家做起,接着从我小区、从我所在的单位、从我这个行业、我带头起,这个都是“与人为善”。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胡小林董事长他学习《了凡四训》、学习传统文化的分享,他的经...
回想父母恩
第一是“养育、教育恩”。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父母还有养育、教育之恩,所以人不孝父母,那就没有做人的根本了。就像母亲“怀胎守护”的辛劳,很多女性会害喜,在不舒服的情况下,还要勉强把食物吃下去,都是念念为孩子着想。其实整个天地,上天的安排非常微...
财富、身分、地位、名声靠深厚的德行来承载
我们看在清朝的时候,曾国藩先生曾经对军中的僚属宣誓,说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我们看到他的这一句誓言,就想到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干部,不仅仅是以公肥私,还是想方设法的把国有资产化为私有,中饱私囊。那是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于我们所读的书...
教育孩子不要追求欲望
现在很多的家长看了,义大利的教育不错,试了三个月,又听说苏联的不错,拿来试三个月,以色列的不错,再拿来做三个月,你的儿子变什么?变实验品,要冷静思考!所有心理学家的思惟所留下来的理论是真理吗?真理是要时空的印证才能够断定。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
专求己过,不责人非
“求其过”,“求”,就是检讨、反省自己的过失,用什么方法?自己读经、听经对照自己,或者虚心向人请教,希望他们旁观者清,给我们提醒,这个都是求具体的一个做法。确实,“求其过”并不容易,当局者迷,有时候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问题。《弟子规》当中讲到,...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现在很多人还会“气死我了”,跟谁生气?跟自己气得半死,你们有没有这个经验?学习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叫人贵自知,我们要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状态到哪里,你才知道往后如何提升。当我们面对五千年的文化,首先一定要有一个谦卑受教的态度,才能够得到利益。我...
教导、提醒孩子要有耐性
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太调皮了,去抓青蛙。你看没有教这些经典很麻烦,“举步常看虫蚁”,连抬起脚来都要想著不要伤害生命,假如以前小的时候就读过“文昌帝君阴骘文”,就不会干那个傻事了。结果抓到中午忘记时间了,回来都已经一点多了。我的爷爷、我的奶奶、...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主要的就是在他有没有懂得好学的态度了。而在《尚书》当中有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这是《尚书》里面提到,一个人能够主动的去向很有学问的人学习、请教,那他以后能够王天下。其实,...
《弟子规》教“须顺承”
“须顺承”,你看父母教训我们,甚至责罚我们,我们当下是什么心?很可能都不高兴。古圣先贤不只没有不高兴,顺、承!汉朝的韩伯俞,他的母亲他犯错的时候都会责罚他,他长大了,有一天犯错他母亲还打他,打著打著他突然哭起来了。他母亲吓了一跳:“从小打你...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不能保持德行,永恒的保持德行,必然会退步,不进则退,你不能保持它。退到最后丧失操守,那就“无所容”,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就很遗憾。我们很冷静来看历朝历代为官者,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但每个朝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