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7页
“与人为善”从自己做起
我们“与人为善”,要先启发谁的善心呢?从家庭做起,所以和谐的社会从我心做起、再从我家做起,接着从我小区、从我所在的单位、从我这个行业、我带头起,这个都是“与人为善”。我们很多人都听过胡小林董事长他学习《了凡四训》、学习传统文化的分享,他的经...
回想父母恩
第一是“养育、教育恩”。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父母还有养育、教育之恩,所以人不孝父母,那就没有做人的根本了。就像母亲“怀胎守护”的辛劳,很多女性会害喜,在不舒服的情况下,还要勉强把食物吃下去,都是念念为孩子着想。其实整个天地,上天的安排非常微...
财富、身分、地位、名声靠深厚的德行来承载
我们看在清朝的时候,曾国藩先生曾经对军中的僚属宣誓,说不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我们看到他的这一句誓言,就想到我们现在的很多领导干部,不仅仅是以公肥私,还是想方设法的把国有资产化为私有,中饱私囊。那是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于我们所读的书...
教育孩子不要追求欲望
现在很多的家长看了,义大利的教育不错,试了三个月,又听说苏联的不错,拿来试三个月,以色列的不错,再拿来做三个月,你的儿子变什么?变实验品,要冷静思考!所有心理学家的思惟所留下来的理论是真理吗?真理是要时空的印证才能够断定。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
专求己过,不责人非
“求其过”,“求”,就是检讨、反省自己的过失,用什么方法?自己读经、听经对照自己,或者虚心向人请教,希望他们旁观者清,给我们提醒,这个都是求具体的一个做法。确实,“求其过”并不容易,当局者迷,有时候不容易看到自己的问题。《弟子规》当中讲到,...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现在很多人还会“气死我了”,跟谁生气?跟自己气得半死,你们有没有这个经验?学习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叫人贵自知,我们要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状态到哪里,你才知道往后如何提升。当我们面对五千年的文化,首先一定要有一个谦卑受教的态度,才能够得到利益。我...
教导、提醒孩子要有耐性
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太调皮了,去抓青蛙。你看没有教这些经典很麻烦,“举步常看虫蚁”,连抬起脚来都要想著不要伤害生命,假如以前小的时候就读过“文昌帝君阴骘文”,就不会干那个傻事了。结果抓到中午忘记时间了,回来都已经一点多了。我的爷爷、我的奶奶、...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主要的就是在他有没有懂得好学的态度了。而在《尚书》当中有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态度,“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这是《尚书》里面提到,一个人能够主动的去向很有学问的人学习、请教,那他以后能够王天下。其实,...
《弟子规》教“须顺承”
“须顺承”,你看父母教训我们,甚至责罚我们,我们当下是什么心?很可能都不高兴。古圣先贤不只没有不高兴,顺、承!汉朝的韩伯俞,他的母亲他犯错的时候都会责罚他,他长大了,有一天犯错他母亲还打他,打著打著他突然哭起来了。他母亲吓了一跳:“从小打你...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不能保持德行,永恒的保持德行,必然会退步,不进则退,你不能保持它。退到最后丧失操守,那就“无所容”,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就很遗憾。我们很冷静来看历朝历代为官者,都是读过圣贤书的人,但每个朝代也...
真正把德行、把品德提升了管理会非常简单
教育员工,其实你把两个字做好,他就能发挥出很好的作用。这两个字就在我们今天会场的对联上面,第一个字是“孝”,第二个字是“敬”,就是能够把孝敬两个字真正能够学好、真正去落实,你的企业非常轻松,你的管理可以非常非常的简单。学习传统文化还有一个非...
教儿教女,先教自己
还有另外一个惯性,就是我们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他的脑海里有个印象,就是“我爸爸是什么样的人,我早就一清二楚”。当他对我们是这种认知,就很难一开始就能接受我们给他教导的这些《弟子规》的教诲,这是第二个要突破的惯性。接著还有第三个惯性,就是我们...
《弟子规》“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落实在夫妻关系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一个很错误的认知,好像觉得用言语、用气势把人家压下去就是“我多厉害,我赢了”,那叫愚昧无知,那叫输得很惨,哪会赢?比方诸位朋友,你在公司里面看到两个同仁发生冲突了,有一个很凶,得理不饶人...
弟子规伴我行:“勿轻略”不可忘
“勿轻略”是说做事、学习要有恭敬心,不要因为小事而疏忽。“轻略”是轻视、忽略。在工作中,因为工作疏忽,可能造成设备运作出错,甚至酿成大错!据报道,某国一维修工没有遵守操作流程,而误发射一枚导弹,万一导弹误入其他国界,那可能引起误判而发生战争...
爱人先学会自爱
“传道、授业、解惑”,把惑解掉,解了自己的惑,我们就做了自己人生的贵人。自己做不了自己人生的贵人,怎么做别人的贵人?“欲助人者先自助”,这是找到根本,“欲爱人者先自爱”。我们的人生都一团糟了,还用我们的思想去教孩子,那不是害他吗?所以爱人,...
教育是长孩子的善心,不是分数考多少
教育的根本在哪?长善救失。教育的根就在这颗善心。教育不在他学历有多高,现在已经很多公司打出来“知名大学不录取”,哪一间我就不说了,隐恶扬善。为什么?他们用得苦恼了,这些大学出来的统统头上有一个光环:“我是某某大学出来的”,尤其他们的腰特别硬...
谦虚是可以吉祥亨通
谦虚是可以吉祥亨通。如何能做到谦虚?一定要去掉傲慢才能谦虚待人。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其实德能、智慧是我们本有的,“明”是智慧,“德”是德能,是本有的。但是现在有障碍,让我们谦虚的德能没有办法流露出来,所以得从哪里下手?得从“格物”,...
《弟子规》与经典一脉相承
李毓秀夫子很有智慧,他能从《论语》里面挑出夫子这一段,把整个学习最重要的纲目都讲得很清楚的句子。这七个纲目,他又把它编成细目来落实,这些细目也是依据圣人训,像里面很多周礼这些古书里面的教诲,一脉相承。古人特别重视道统,述而不作。所以圣人训除...
《弟子规》讲“亲有过,谏使更”兄弟朋友也要劝谏
“亲有过,谏使更。”我们刚刚提到了父子之间如何劝诫,君臣、还有夫妇,接下来第四伦,兄弟的劝诫。兄弟也是相当的密切、亲密,所以当兄弟有过失,我们也要尽心尽力来规劝,当然规劝的态度方法就很重要。刚刚我们讲的这些古今的事例,最重要的也是从他们的表...
童蒙养正重视家庭教育
根,在中国是讲究胎教。母亲怀孕就开始端正心念,没有邪思,小孩禀受母亲的正气,这叫胎教。文王的母亲怀孕十个月,典籍里头记载,“目不视恶色”,邪恶的东西不看,“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摄身语意,因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影响胎儿。她生...
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尽本分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第二个大项,是我们在工作岗位,包含我们教书,一个当老师的人,整班都听他的,我们当时候说是一个班的国王、统帅。但换另外一个角度看,校长是我们老师的领导,人有很多角色在转换。那请问一个人当董事长,回到家在他妈妈面前是什么?...
《弟子规》是共同的家规,全家人都要做到
中国的家,有家道、有家规,《弟子规》是共同的家规,因为家庭经营的事业不一样,还有不同的条规。《弟子规》是选共同的,里面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必须要做到,全家人都要做到。所以人都被家教好了,真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好人做好事。现在这种教育没有...
上位者是要成就下属的幸福人生
小人对待上面的人“必谄以媚”,对待下面的人,“接下其待下也,必傲以忽”,他位子比较高容易傲慢起来,这忽是忽视底下人的需要,跟他们实际的身心状况。假如为了要赶出成绩来,把底下的人压榨得身体都出问题了,那这就不人道,这就是不对的了。我们看君子、...
孝悌是家和的大根大本
孝悌是家和的一个大根大本。而这个孝悌从我们的以身作则自自然然的承传下去。在明朝有个读书人他的名字叫吴子恬,他的母亲比较早过世,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后母,后母自己生了一个孩子,也是他的弟弟。后母在他成长过程对他比较不好,长大的时候对他还有一些责...
教下一代从怀孕教起
中国人确实最懂得教育,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找不到,中国人懂得教育。中国人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经验、有教育的成果,这是世界第一。中国人教下一代,从什么时候教起?从怀孕教起,这是外国人作梦都想不到的,胎教。历史上所记载的周朝,周文王的母亲...
不要以为《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等句子普通
不要以为《弟子规》上这个话很普通,我们讲开头几句话,“父母呼,应勿缓”,这一条就不得了。你看现在多少年轻人,你去叫他,慢吞吞的,爱理不理,这违背性德。我们能够把对父母的这个态度变成对所有一切众生,任何一个人叫我的时候,我都很恭敬、很敏捷的答...
《弟子规》教专注、专心
有一个学长刚好问到,《弟子规》中有没有开解“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经句?这个态度很好,现在哪一个理都看与经上哪一句经句相应,大家想跟哪一句相应?“此未终,彼勿起”,这就是代表专注,精进。还有“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读书法,有三...
德音之谓乐
音乐我们都知道,我们人人都喜欢音乐,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包括李越自己本身也是生活在一个有音乐的家庭,我虽然是生长在农村,可是我的父亲会拉二胡、会弹三弦,我的两个哥哥也都会拉二胡,所以家庭当中经常是充满了欢歌笑语,一家人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