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2页
“宽为限,紧用功”学问都是厚积薄发的
学问确实都是厚积薄发,不可能求速求快的。因为现在的人比较普遍的心浮气躁,那都是因为贪、求快造成的。在魏晋南北朝那个时代,陶渊明先生学问很好,有一句话叫“不为五斗米折腰”,大家听过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很美的一句诗,一句词。那...
企业要学会关心员工的孩子
大家也知道,中国有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公司里面也有一些,夫妻两个在这边工作,因为他们以前就在外面务工,我们也会给他们孩子尽可能的帮助。因为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今后社会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看上去是在中国,也会波及到新加坡、波及到全世界,所以这个问...
夫妻相处本应该互相尊重、感恩
有一对夫妻结婚六十多年了,都没有吵过架,没发过脾气,晚辈就很佩服地请教:“老先生贤伉俪相处之道,秘诀在哪里?”老先生说:“我们结婚时就约定,只要有一方情绪不好要发脾气了,另外一个人就出去散步。”一个巴掌拍不响!说到这里,老先生笑得很开心地说...
尽心要注重德行的提升
我们讲到要尽心尽力去做,而这个尽心尽力,除了去做事情之外,很重要的,我们刚刚讲了,“德者本也”,要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才能发挥得好。所以这个尽心,不能只着在工作、事物的多寡,或者能力的提升而已,还要注重德行的功夫提升。德行之外,当然工作...
克除习气就能恢复到对人的恭敬、对人的爱心
颜回问孔子怎么样做到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首先要克除自己这些习气,克除习气是自爱,不能让自己变成欲望的奴隶、习性的奴隶。自爱进而爱人,我们还有这么多贪心傲慢,不要说去爱人,人家跟我们一接触,就被我们伤害了,还爱。所以孔子讲“克己复礼...
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个是叙述到我们古代交通工具,坐在马上,坐在车上。当我们坐在马上遇到长辈,就应该赶快下马,因为你坐在马上,遇到你爷爷,然后你这样:爷爷,你好!那很不恭敬,要赶快下马。或者是坐在车上,也应该先下车行礼。推而...
修学首先一定要不自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己真的有学问,就可以跟人家切磋,可以利益他人,可以觉悟他人。真正有修养的人,慈悲、仁爱,别人能得利,他比别人更高兴;别人能闻圣贤教诲,他比别人更高兴。所以能跟人切磋,能跟人介绍经典,他快乐、高兴。那就是仁爱之心...
上课一定要用心听
你们今天都不看我了,都一直抄。What happen?什么事发生了?前几天你们都跟我挺有默契,都看着我,今儿怎么?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我们的心动了。动了什么心?慢慢回到以前的惯性了。什么是学习?抄愈多愈是学习,你看我笔记抄这么多本,这当...
修学从格物下手
我们看到,古代确实他很重视根本,抓到根本。我们现在为了世界好,也要从根本的人心,大家一起来努力。人心要转,弘扬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就对了。而要把伦理道德弘扬开来,利益到国家社会甚至天下,也得从根本做起。我们今天的目标是礼运大同的社会,就像四书《...
学会能反省、肚量大、能包容、能听劝
你看检讨别人都很容易,检讨到最后原来还是我自己的问题。古人说得有道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所以古人在这个道理当中,他了解得很透彻。包含古代的圣王,他说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我的错,不可以推卸给任何人,而老百姓任何...
学好弟子规能少走冤枉路
诸位家长,要珍惜老祖宗的智慧,绝不能再浪费,我个人体会很深,因为我从事教学,我教了孩子一两个月《弟子规》,感受到这些教诲对孩子一辈子都受益,所以我马上开着车去找我的结拜大哥,我一边吃饭一边把《弟子规》打开,一句一句地念给他听,讲这一句话对孩...
古时候私塾教学怎么教每个学生
古时候私塾教学,每个学生进度不一样,天分好的,我们一般讲上等根器的,记忆力好、理解力好,一天可以读六、七百字。从前算字数的,六、七百字。标准是什么?念十遍就能背诵,以这个为标准。最高的标准七百字,念十遍就能背下来;等级差一点的,背不下来,好...
男性要有“夫德、夫言、夫容、夫功”
夫要有义,妇要有德,其实丈夫也要有德,德跟义是相容的。我们来看一下,丈夫需不需要有“夫德”?当然也需要。丈夫需不需要有“夫言”?丈夫的言语依然要是孩子的榜样。丈夫的容貌也要端庄,给孩子当榜样,总不能一个父亲在家里穿得邋邋遢遢的。再来,“夫功...
孝道是我们与人交往的一个判断依据
我记得我在秦皇岛一次讲座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当你拿到一颗最好吃的食物,一颗糖果,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诸位朋友,你第一个念头动了没有?坐在前排有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连想都没想他就说:赶快吃下去。他很有优点,因为他很诚实,他不虚伪,他马上脱口...
不奢侈就不会变欲望的奴隶
司马光先生谈到,一般平民百姓假如欲望少,不奢侈,就不会变欲望的奴隶,不会负一大堆债,“远罪丰家,谨身节用”。“君子多欲”,这里的“君子”是指高位者,甚至是国君。假如高位者多欲,他手上又有权力,“则贪慕富贵”,贪慕富贵满足不了,欲是深渊,就会...
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取人之善”,肯定、赞叹别人的善行,“取人之善,当据其迹”,就赞叹他善的行为就好了,“不必深究其心”。他只要是善行流露出来了,他最起码对社会能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但是假如,我们看到人家做好事了,然后我们道理又懂得比较多了,就在背后就讲了,“...
领导者对下属的成长也要有耐心去呵护
不能严暴去对待下属,要教他,不可以苛刻,也不可以自大,我说了算。明明这第一线的主管或者是工作人员都看到了一些情况,可是我们就是刚愎自用不肯接受,这个时候忠臣都留不住。因为毕竟假如团体公司大了,我们才两个眼睛、两只手,你哪有可能说方方面面都看...
父母身教影响家族的命运
我们刚刚讲到“慎于始”。一个家庭的命运,看他父母一开始经营家庭的态度,他们的身教就可以看出这个家道的情况。假如一开始经营家庭就很懒散,那家庭的氛围就比较颓靡了。甚至于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在孩子的心里面都会影响很长远。 我们有一位朋友就说到,...
连习气都伏不住还是习气的奴隶
有一个国王,他听说有一个人在洞里面修行功夫很好,他就派他的士兵要把这个人请出来。结果士兵到了这个修道人的地方,修道人不愿意去、不肯去,然后就对这个士兵讲,你的君王没什么了不起,他是我奴隶的奴隶,他有什么了不起?士兵回去传话,这个君王非常生气...
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尤其祖师重视家庭教育,他说「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这是真的。我们现在看到国家、天下,天下就是整个世界,会走向末日,国家大有问题,什么原因?你看看现在年轻人,看下一代,他们现在学的是什么?现在小孩、年轻人谁去教他?...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提醒我们心地要真诚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这两句话提醒我们,心地要真诚,不自欺,也不欺人。所以这个“不欺暗室”,“暗室”一般讲,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深一层讲,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纵使有人在了,他人也不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而事实上,我们心有妄念、有邪念了...
力行孝道习气就能放下
因为修道,习气不能去掉,往往孝道不圆满。念念为父母着想,力行孝道,很多习气就能放下。所以《弟子规》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这个身体有损伤,有时候往往是逞强、好面子,“哎呀,人家都没穿外套,只有我穿外套,不好看...
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过失叫修身
《尚书》当中就讲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狂的分别,圣人跟凡人之间在什么?一念之间。你这一念是正念,你念念保持,你就契入圣人的境界。我们本来就有明德,都可以作圣贤。颜子说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都可以做圣人。但...
生活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都能提升我们的修养
前几年,我在大陆推展伦理道德,教《弟子规》,我住在一个镇里面,过年时,我去给那些老人家拜年,走在路上看到行人过来,就说:“新年好!”很多时候,对方都以为你是在跟旁边其他的人说。还有的是,你说:“新年好。”对方回答:“哦!哦!新年...
教育的中心是亲爱
教育的中心,实在讲就是父子有亲这个“亲”字,亲什么?亲爱!父子之爱是天性,没有条件的。从什么时候看起?从小孩出生下来,最明显的是二、三个月,你看这时候纯粹没有条件那种亲爱。所以教育的功能没有别的,就是如何把这种亲爱保持到你一生都不会产生变化...
家庭里面不能有嫌隙
从这里再延伸开来,不只是君臣关系要信任不能有嫌隙,家庭里面也不能有嫌隙。孩子把父母哪一件事记怨在心上了,旁边枕边风一煽就出状况了。兄弟里面,兄长假如记了什么不愉快了,朋友进一些谗言,兄弟就要打架了。所以孔子在《论语》里面赞叹,没有任何人可以...
立身行道是把经典转成人生的剧本、生活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这些话其实都告诉我们,学问都要在自身、都要在人与人当中下功夫。“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伦。”我们常说要把经典变成生活、工作、处事、待人,这样的人就是叫转经,把经典转成他的人...
孝这个字表示老一代与子一代是一体
孝这个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表示老一代与子一代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所以大乘经上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穷无尽的众生都与我们是一体,从此出生大爱,就是大孝,是至孝,这就是中国五伦大道的根本。 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