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3页

连习气都伏不住还是习气的奴隶

连习气都伏不住还是习气的奴隶
有一个国王,他听说有一个人在洞里面修行功夫很好,他就派他的士兵要把这个人请出来。结果士兵到了这个修道人的地方,修道人不愿意去、不肯去,然后就对这个士兵讲,你的君王没什么了不起,他是我奴隶的奴隶,他有什么了不起?士兵回去传话,这个君王非常生气...

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
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尤其祖师重视家庭教育,他说「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这是真的。我们现在看到国家、天下,天下就是整个世界,会走向末日,国家大有问题,什么原因?你看看现在年轻人,看下一代,他们现在学的是什么?现在小孩、年轻人谁去教他?...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提醒我们心地要真诚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提醒我们心地要真诚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这两句话提醒我们,心地要真诚,不自欺,也不欺人。所以这个“不欺暗室”,“暗室”一般讲,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更深一层讲,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纵使有人在了,他人也不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而事实上,我们心有妄念、有邪念了...

力行孝道习气就能放下

力行孝道习气就能放下
 因为修道,习气不能去掉,往往孝道不圆满。念念为父母着想,力行孝道,很多习气就能放下。所以《弟子规》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这个身体有损伤,有时候往往是逞强、好面子,“哎呀,人家都没穿外套,只有我穿外套,不好看...

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过失叫修身

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过失叫修身
《尚书》当中就讲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圣狂的分别,圣人跟凡人之间在什么?一念之间。你这一念是正念,你念念保持,你就契入圣人的境界。我们本来就有明德,都可以作圣贤。颜子说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都可以做圣人。但...

生活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都能提升我们的修养

生活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都能提升我们的修养
 前几年,我在大陆推展伦理道德,教《弟子规》,我住在一个镇里面,过年时,我去给那些老人家拜年,走在路上看到行人过来,就说:“新年好!”很多时候,对方都以为你是在跟旁边其他的人说。还有的是,你说:“新年好。”对方回答:“哦!哦!新年...

教育的中心是亲爱

教育的中心是亲爱
教育的中心,实在讲就是父子有亲这个“亲”字,亲什么?亲爱!父子之爱是天性,没有条件的。从什么时候看起?从小孩出生下来,最明显的是二、三个月,你看这时候纯粹没有条件那种亲爱。所以教育的功能没有别的,就是如何把这种亲爱保持到你一生都不会产生变化...

家庭里面不能有嫌隙

家庭里面不能有嫌隙
从这里再延伸开来,不只是君臣关系要信任不能有嫌隙,家庭里面也不能有嫌隙。孩子把父母哪一件事记怨在心上了,旁边枕边风一煽就出状况了。兄弟里面,兄长假如记了什么不愉快了,朋友进一些谗言,兄弟就要打架了。所以孔子在《论语》里面赞叹,没有任何人可以...

立身行道是把经典转成人生的剧本、生活

立身行道是把经典转成人生的剧本、生活
“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这些话其实都告诉我们,学问都要在自身、都要在人与人当中下功夫。“容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便是一大经伦。”我们常说要把经典变成生活、工作、处事、待人,这样的人就是叫转经,把经典转成他的人...

孝这个字表示老一代与子一代是一体

孝这个字表示老一代与子一代是一体
孝这个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表示老一代与子一代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所以大乘经上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穷无尽的众生都与我们是一体,从此出生大爱,就是大孝,是至孝,这就是中国五伦大道的根本。   父...

君子知道这一生的使命在哪里

君子知道这一生的使命在哪里
《了凡四训》当中也有一段,也是读书人应该有的胸怀,“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现在整个社会大众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都能够关注、体恤到。“内思闲己之邪”,“闲”是杜绝,学问从根本...

老师未论不足 先说优点

老师未论不足 先说优点
我自己在教书当中,曾经遇到一个学生,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名,很优秀!但是当分配他扫地时,他常常都是混水摸鱼不做工,结果同学抱怨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得不处理,当天我就打了一通电话给他母亲。我们打电话给家长...

事业、家业、学业的根本都离不开道德

事业、家业、学业的根本都离不开道德
“授业”,什么是事业、家业、学业的根本?这个要找到,其实都离不开道德了。“解惑”,我们当老师的要解决学生的疑惑,当父母的也要解决孩子的疑惑,当领导的也要解决下属的疑惑。请问大家,你现在人生还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有哦,假如我们有,被我们带的人就...

我们要的就是会做人、会做事、有道德的人

我们要的就是会做人、会做事、有道德的人
所以这个时代,企业的领导者对整个社会的带动力非常的大。假如企业界的人站出来说:伦理道德最重要。会震动整个社会。     大家注意,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以后出去有好工作,有没有?所以他们都觉得,考试要考一百分,...

《师说》教求学问要诚敬

《师说》教求学问要诚敬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向人求学问的这个风气退失得很严重,从这一些现象当中可以看得出来。而: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nb...

校园随处弟子规

校园随处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个什么概念?“弟子”指的就是学生,从狭义来讲,也就是父母的子女,老师的学生;从广义来讲,“弟子”可以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因为“活到老,学到老”。“规”是什么意思?“规”就是古代圣贤的见解,是儒家学派的训导,是一个人一生一世的行...

学习弟子规的体会

学习弟子规的体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弟子规》之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弟子规》之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是待人之道,待人就是用这种原则,这种原则是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说的同一个原则,所以在世界上称为黄金法则。黄金法则就是这句“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你要加给别人头上,先问问自己愿不...

早晚念《弟子规》要反观到自己的不足

早晚念《弟子规》要反观到自己的不足
我们对自己的贪痴慢要有高度的警觉,要时刻反观自己。夏莲居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一个人要“打破自欺一关”,修学才“有商量处”;须灼然见到自己满身的病痛过失,(功夫)始有下手处。所以,“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

《弟子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落实

《弟子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落实
这里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很重要的现况,因为我曾经在大学有几堂课,大学的老师跟我说,伦理道德现在一定要赶快推广,为什么?大学现在都找很多“成功人士”去给大学生演讲,这个成功人士加括号,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意思?赚不少钱。结果有次,有个成功人士站上去...

《弟子规》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弟子规》讲“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这个兄友弟恭的态度,除了在家庭要落实之外,我们到了学校,到公司、团体里面也应该把兄友弟恭好好落实。诸位同修,如何落实兄友弟恭?我们有这样的态度,就要让这个态度化成人与人相处的言语、行为,其实落实就是把《弟...

《弟子规》讲“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弟子规》讲“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在比较紧急的状况之下,我们也要把书放好,不要到时候因为急忙、著急,把书弄脏或者弄不见了,这样就不好。“有缺坏,就补之”,以前的人对於东西非常的爱惜,书只要有所损害了,他会赶快把它补好、修好,唯有对於书本爱...

《弟子规》讲解行相应道德境界才能上去

《弟子规》讲解行相应道德境界才能上去
老祖宗的教诲,有一个纲领是最简要的,就是白鹿洞书院列出来的,四千五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么教我们的,里面提到了修学的次序: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深入理解经典,解。笃行是行。解行相应,人的道德境界才能上去。...

《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弟子规》教学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即全面发展素质,因此,我们以往所提倡的发展德、智、体、美、劳就可以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我校地处西安市五路口附近,距火车站较近,周边环境相对教乱,居住人群教复杂,加之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女,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平时为生计...

(山西青年报)本报读者的《弟子规》情结

(山西青年报)本报读者的《弟子规》情结
有许许多多的读者,在阅读《山西青年报》《弟子规》内容之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变成文字反馈给我们。       他们都因《山西青年报》与《弟子规》结缘,又因《弟子规》修正自己,感悟人生。 《弟子规》正影响...

《弟子规》是家训的集大成

《弟子规》是家训的集大成
《弟子规》它是家训的集大成,传统文化的承传,它很重要的是靠家道的力量,为什么?因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德行最重要的根基,从家庭教育出来。四种教育,家庭教育是根本,本不固好,它不可能开花结果。所以家庭教育是根本,学校教育是家庭教...

《弟子规》讲“勿谄富,勿骄贫”是真正调伏我们傲慢、分别的心

《弟子规》讲“勿谄富,勿骄贫”是真正调伏我们傲慢、分别的心
“勿谄富,勿骄贫”,这个是真正调伏我们傲慢、分别的心。什么时候调?傲慢、分别的心,你一不谨慎它就来。比方我们女同胞,看到一个女士走过来,有没有先判断她长得如何?一判断,“长得没有我漂亮。”傲慢就起来了。“头发没有我黑,你看我乌黑的秀发。”...

夫妻之间要记得《弟子规》当中讲的“恩欲报,怨欲忘”

夫妻之间要记得《弟子规》当中讲的“恩欲报,怨欲忘”
《弟子规》当中讲的“恩欲报,怨欲忘”,夫妻之间时时想着对方的恩德,对方的付出,对方的优点,那一定白头偕老。所以师长常说夫妻能白头偕老的一句真言:“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结果有一个女士说:奇怪了,怎么结完婚之后都看他的缺点。然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