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4页

夫妻相处多点自我检讨

夫妻相处多点自我检讨
  东汉光武帝时,有一个大臣叫洪松,他的职务是司空,司空也是主要官员之一,主管国家的土木工程。当时,光武帝的妹妹胡杨公主去世了。就在她守寡后,光武帝问她。你有选择的对象吗?我哥哥可以帮你。虎阳公主说她文武双全。她暗恋洪松,觉得他与众不同,值...

弟子规能够化解夫妻问题

弟子规能够化解夫妻问题
我们现在人生当中最难突破的是什么问题?哪一个问题困难度比较高?来,你们出招吧。自己的习气。来,掌声鼓励一下。这位朋友契入了,契入修行最正确的态度,障碍不在外,在自己。这位师兄境界这么高,我也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了。因为本来我想说看看大家觉得现在...

对父母的孝心从弟子规第一句开始做

对父母的孝心从弟子规第一句开始做
对父母的孝心,从《弟子规》第一句开始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开始学起。那我们现在看,叫孩子“小明!”小明怎么回答?“干嘛”(阿弥陀佛),你看现在的孩子都回答:“干嘛,你没看我在忙?我在看电视!”有没有礼貌?...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弟子规》才说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今天,我们读了这句话把它记起来,没有入心,这个还是知识。而且,很可能我们会拿着这句去要求别人,那就不妥当了,这个学习就会愈偏愈远了。但是我们这两句是拿来改...

学习根本的动力在立志

学习根本的动力在立志
学习根本的动力在立志,有了这个动力才能不懈怠。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我们看很多古代的千古文章,他们都很善于譬喻,而这个譬喻背后,其实也来自于我们的圣贤人非常谦卑,他们时时以人为师,还有以万物为师。我们看整个《易经》六十四卦,都是从天地万物当...

创造好的薰习环境发展孩子的志向

创造好的薰习环境发展孩子的志向
孩子没有志向,我们做父母的要反思,我们有没有在孩子的心里表现出有志向的态度?因为要培养孩子有志向,是要在父母、长者立志的环境中去薰习。我在高中念书的时候,对中文很惧怕,因为在念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发了一篇作文范本,让我们做参考。我的老师介绍这...

扎根从胎教开始

扎根从胎教开始
一辈子都读圣贤书,都向圣贤学习,很不错,相似位中人。为什么?没有根。现在扎根难,不是不能,很难。扎根是母亲的责任,但是现在做母亲的人不懂,疏忽了。从哪里开始扎起?从怀孕开始,胎教。小孩出生,一千天就是三年,这是扎根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扎根,...

学习的心态:改之为贵

学习的心态:改之为贵
孔子在改过的态度,重复提醒,因为改过是提升自己学问最重要的一环。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没有活得糊里胡涂;改正自己的过失,人就提升了,这个叫真修行。而孔子也讲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

教育孩子不要“小利”要“大事”

教育孩子不要“小利”要“大事”
我们现在的人,心浮气躁,考虑事情特别浅。就像孔子讲的,“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所以心为什么浮躁?求快。“赶快给我立竿见影,看到效果。”现在不管是父母教孩子,老师教学生,领导教下属,都是太急于求成。  &...

《礼记・学记》是很精辟的教育哲学

《礼记・学记》是很精辟的教育哲学
《礼记・学记》是很精辟的教育哲学,讲得非常完整。西方很多正确的理论,其实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讲了,可是我们的祖先没有说,“这是我发明的,这是我的理论。”老祖宗知道,真理,是古圣先贤承传下来的,不是哪一个人发明的。确确实实,世间好话、真理,圣贤人...

德行言语学

德行言语学
师长有写了一篇文章,叫“德行言语学”。这一篇文章,也对言语造成的好的影响跟不好的影响,讲得非常透彻。“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抱怨带来记恨”,这个就是后果、影响,“宽容乃是智慧”。“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我们看,都是一念之间,“...

汤池小憩

汤池小憩
有云:不立文字。然我生来根性愚钝,不立文字无以素记在汤池小镇几天之所见所闻所悟,以便于年长后还能从中忆念历史的岁月。素记而已。甲问:忙吗?乙答:忙死了。也许这就是现今许多深圳人的真实。那就暂别这个喧嚣的城市,止散入寂,寻觅一个净土,让浮躁的...

父子有亲是我们性德里头的原始点

父子有亲是我们性德里头的原始点
父子有亲这个亲爱,这个亲爱是性德的原点。现在医疗上讲原始点,父子有亲是我们性德里头的原始点。孝,不是哪个教的,这是天生的、自然的。从什么时候看到?小孩,一百天,人出生百日,真常流露,自然流露出来。你看这个小孩,三、四个月的小孩,你细心去观察...

圣贤教诲孩子才有价值

圣贤教诲孩子才有价值
当一个孩子从小学到的就是圣贤教诲,他的人生态度就会不一样。有些书上说,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段是二十岁到六十岁。其实没那么长,接受圣贤教诲的孩子,他的生命从小就有价值。有一个孩子两岁多,也去参加课程,第一次回到家里父母问他:“你今天学到什么?”孩...

教育孩子要慎于始

教育孩子要慎于始
教育孩子的时候很谨慎,“慎于始”。因为习惯成自然,坏习惯养成就不好改了。第一次出现状况能够纠正、能够警惕,可能他一辈子就不会犯同样这个错误了。我们曾经也听一个企业家讲到,他的女儿常常看电视看到不吃饭。夫妻一看,不能让她这个坏习惯养成,继续这...

不认识字不代表不懂教育

不认识字不代表不懂教育
古今中外这种对朋友关怀的道义,比比皆是。《红楼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叫刘姥姥。刘姥姥是不识字的人,不识字的人有没有受教育?不识字的人不见得不懂教育,教育是能够让一个人成为善人才叫教育。一个人读了十六年的书,对人都不懂得去关怀,他有没有...

修行得时时不欺骗自己的起心动念才行

修行得时时不欺骗自己的起心动念才行
修行得时时不欺骗自己的起心动念才行,得不被自己卖掉才行。所以听了这些好的教诲,要用心的改自己的问题,改之为贵。愈改,这些善知识他愈欢喜,你是真受教,孺子可教也,他会更疼惜你。为什么?他没有私心,他就是希望为民族、为圣教多栽培一些后继人才。所...

弟子规教育人才是兴衰的关键

弟子规教育人才是兴衰的关键
原才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而人才的重要性,在经典当中是处处都有体现。比方在《资治通鉴》当中讲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整个政治要办理得好,根本最重要要有好的人才,要有好的人才,要谨慎的来推举,而且还要考核,是真正有德有能的人...

弟子规之生事弊: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弟子规之生事弊: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是“生事弊”。就是虽然我自己不讲,可是别人讲,我怎么样?我不受他的影响,最好是我不要参与,就是连听我都不要听,我就离场、离席就好了。别人在讲东家长、西家短闲话的时候,我们就默默的离开就好,或者是我们借故...

弟子规教要有谨慎的态度

弟子规教要有谨慎的态度
谨慎,在哪些地方谨慎?处处要谨慎。您看《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教谨慎的态度,“非圣书,屏勿视”,谨慎保护这颗心不要受污染,所以看不要乱看,“蔽聪明,坏心志”。听不要乱听,“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斗闹场,绝勿近”。只要会污染自己...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老师是孩子的榜样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每天都是班级里最早到的人。到校后,她就坐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之前,学生们有的手拿早餐优哉优哉地边走边吃,有的到教室聊天,等待上课。见老师每天都这么安静认真地读书,孩子们一到教室马上就坐下来,读书。这位老师并不像其他老师那...

弟子规教“事诸兄,如事兄”

弟子规教“事诸兄,如事兄”
“事诸兄”,把对方的兄弟姐妹都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于晚辈都当作自己的晚辈。那个时候,我在读小学,往往在要缴学费那个时候,因为我母亲她们那边的晚辈,有些家境比较没有那么好,都有可能缴不出学费,我父亲都没等我母亲开口,就主动的:你哪个外甥、...

弟子规里讲的步从容,立端正是什么意思

弟子规里讲的步从容,立端正是什么意思
行住坐卧“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走路的时候要从容,不慌不忙。走路也是修行,也是要在定中,不要走得太快,也不要走得太慢。站立的时候要抬头挺胸,不可以弯腰驼背。我每次讲这句心就发虚了,心一发虚,言语就没有摄受力。不弯腰驼背,才会达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伦理道德让人耻于作恶,这个才是根本解决。“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他只是免于罪罚,他没有羞耻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言语确实是很容易造罪业,所以在《无量寿经》当中,身口意三业,口业排第一个提醒,“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不要把好的思想给删掉了

不要把好的思想给删掉了
由于自己有成见,有先入为主,所以自己不满意的、不认可的最好都删掉,像他讲的,删成最后自己满意的。这是个大问题,不是小问题。中国几千年留下来的古籍,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传下这么多经典,我们看到不满意的随便把它删掉,删成最后的精华我们来看。结果把...

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
我们之前也提到老师是非常重要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都有,《学记》是说“不知道”,《三字经》讲的是“不知义”。所以古代学者常常用一些类似的这些物品,或者一些类似的道理,来互相呼应,来触类旁通。比方《学记》里面就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好说是非者,实淫盗之媒“好说是非”其实就是泛指不正派的人,常常会动歪脑筋、有邪思的人,都属于这样的人。而我们人成年以后,受朋友的影响最大。孔子有说要交对自己德行有益的朋友,不能教损害自己德行的朋友。你一看到不正派的人,应该懂得敬而远之,我们...

《三字经》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人不学,不知义
刚刚我们讲到的,确实,明白这些道理,人都有善心,但是他的善心要遇到一个好的缘分,他的善就慢慢冒出来了。之前接触这个电影,都是暴力、色情、逞强、见不得人好、自我为中心,我才是英雄,别人不能是英雄,嫉妒心都出来了。所以看到别人好,嫉妒。看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