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页

学习弟子规能提升孩子做事能力

学习弟子规能提升孩子做事能力
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所以弟子规中的“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

诫子书之夫学须静也

诫子书之夫学须静也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一个人学习要学得好,他一定要能静得下心来。静得下心,读经才能随文入观,才能印在心上。很浮躁了,读再多的东西,入不了心。所以一个人在求学的路上,先要对治一个习气,“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下来,这样学习才能相...

诫子书之静以修身

诫子书之静以修身
【静以修身】这个“静”,静思、反省。以前有德行的人,他常常会静下来反思自己,就像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看到的,要求自己:在君臣关系当中有没有尽忠?在朋友关系当中有没有守信义?“传不习乎?...

《诫子书》之俭以养德

《诫子书》之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节俭,人就不会纵欲。一个人假如欲望很多,他不可能有德行,他每天就为了这些欲望去追求。比方说,喜欢吃,在上班的时候就想到晚上我要去吃什么,嘴里还在那发抖,怎么还不下班,慢吞吞的。你说他心神不宁。人欲望很多的时候,保证心神不宁。比方...

《诫子书》之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之非志无以成学
【非志无以成学。】所以这个也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好学,吸收别人宝贵的能力、宝贵的经验、宝贵的智慧,这个是有福的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当然,你假如受教,你假如有很远大的志向,人家长辈特别会提携你,会提拔你。因为人家看到你,觉得“孺子可...

《诫子书》之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之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躁则不能治性。】“躁”我们刚刚讲过了,人一急躁了,他学问就上不去了。这个“险”字,我们想到了《中庸》里面讲的,“小人行险以侥幸”,这个“险”就是不踏实,侥幸,草率,来面对经典。比方说《礼记•曲礼》开篇,“傲不可长”,一看,“真的吗?”他...

千字文视频教程讲解

千字文视频教程讲解
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气上升遇冷...

千字文的家庭教育

千字文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豪门官僚还是庶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建设。为了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稳定,古人又特别重视家教。因此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

扎好根学习千字文

扎好根学习千字文
扎好根本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像古人那样从小扎根,所以必须补课。学习传统文化从哪里开始?就是孝、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是从孝敬流出来的,这是源头,是承传圣贤教育的大根大本;如果不从孝敬上下功夫,学习就没有根基。所以,我们今天在先修...

读书会分享(四十六)

读书会分享(四十六)
说明:本周学习内容为蔡礼旭老师主讲的「细讲《弟子规》」(蔡礼旭老师2005主讲,编号52-116)第六集,听完讲课后,请诸位老师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感言等以文章方式分享(跟贴)于此贴子之下。此线上的读书会希望有助于个人修学、亲子互动,有利于...

品德从孝悌这两个德行延伸

品德从孝悌这两个德行延伸
我们刚刚讲到“根”,我们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跟人家有不愉快、摩擦,往往就是我们对父母,很可能在互动当中都有这些情绪产生,从根源要把问题解掉。人“事亲”了,而在家庭里面,又有长辈、又有兄弟,他“敬长”,就在家庭里面养成了孝养父母、尊重师长的态...

俭以养廉

俭以养廉
我们现在看到整个国家最大的的危难,贪污。贪污是结果,原因是什么?不廉洁。不廉洁是结果,原因是什么?不节俭。你看那个源头都会回到俭德,俭以养廉。他一奢侈,他控制不了欲望,他就作奸犯科。大家想一想,现在诈骗集团多不多?很多。原因是什么?不节俭。...

时时刻刻都能用《弟子规》来自我观照

时时刻刻都能用《弟子规》来自我观照
当我们懂得在每句经文当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样就能“德日进,过日少”。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求学问的重要方法。而长时是指时时刻刻都能用《弟子规》来自我观照。古人常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三天不读书,气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

“平等”是对彼此人格的尊重

“平等”是对彼此人格的尊重
教育的核心在以身作则。我们今天学的每一句经教,每一部经典,我们的态度就是从我开始做起,这就对了,这就是最省力的教育方法。这一次遇到孔老夫子第七十二代的子孙,他们以前也没有读《弟子规》,可是他一接触,很高兴。然后他说道:我虽然没有读过《弟子规...

女儿在讲孝道,她都对我不孝,还讲

女儿在讲孝道,她都对我不孝,还讲
宣传是好的,为什么?因为断了好几代,不讲,没人知道。而且你有时候一宣传,还会遇到一些善根深厚的人,一讲人家就肯自己去做,这个挺好的。可是大部分的人,他还是看着这些推广,“你们怎么做,我们跟着。”那你得带队啊。很多做传统文化弘扬的人,做啊做啊...

读书人要笃志而力行

读书人要笃志而力行
“以之为士。”这个“士”就是读书人,古代称知识分子。假如这一个读圣贤书的人也是不喜欢劳动,不喜欢勤奋,喜欢安逸的话:“则不能笃志而力行。”“笃志”就是很坚定他的目标。其实我们看读书人求功名,进而有一官半职能够去服务教化老百姓。可是很多人考功...

人能弘道

人能弘道
“人能弘道”,不是谁讲的场次多能弘道,这个都要很冷静。那个弘道的人是什么?他是真正经典都做到、力行。像胡小林老师他很用功,他一出来讲学,大家都非常受益。他怎么调伏自己的贪痴慢,人家那是真正一点一滴这样突破过来了。大家一听很感动、很感佩,就效...

五伦融洽落实在生活当中 

五伦融洽落实在生活当中 
汤恩比告诉我们,这是近代专门研究世界文化史的一位大德,英国人,根据他的研究,说人类有历史以来到现在,曾经出现过二十多种文明。很可惜的,大部分都在二、三百年就消失了,甚至于我们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回事情的发生。这是个专家学者告诉我们的。根据...

有德行之人有一个特质,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有德行之人有一个特质,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有德行之人他有一个特质,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吴董事长,我跟他相处,他言语之间都能流露这样的修养。比方他给同仁准备素食餐,又怕人家误会是宗教,其实是为了自己健康,还有为了环保,要爱我们的地球。而且饮食要护自己的性情,还有护自己的慈悲...

教育孩子要“父慈子孝”

教育孩子要“父慈子孝”
教育孩子要“见和同解”,夫妻见解要相同。首先,我们之前讲到的“父慈子孝”,教育孩子当中要“恩威并济”。你不能统统都是恩、都是爱,都没有威严、没有原则,那孩子就非常的嚣张、造次。但是都太严格了,又显得伤亲情,那孩子看到我们都发抖,这又太过了。...

“恼羞成怒”不仅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恼羞成怒”不仅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这个“贪”当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就是“面子”。因为好面子,人家讲我们,确实我们是错了,可是那个脸拉不下来,马上无明火就上来了,叫“恼羞成怒”。其实恼羞成怒,伤了自己以外,在团体里面信用会减损得很厉害,人家说,“错了还不承认,还这么凶。”所以...

有远大的目标学习才能积极、才能有恒心

有远大的目标学习才能积极、才能有恒心
所谓学贵立志,有了远大的目标,我们的学习才能积极、才能有恒心,就像《了凡四训》上讲的,“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大志就好像这个根扎牢,根基扎牢了,才能枝繁叶茂,根基不稳,很可能遇到一些挑战、风雨就连根拔起了。我们要立定志向,我相信诸位学长...

学了《弟子规》一定要力行

学了《弟子规》一定要力行
学了一定要怎么样?做,我们不能接受圣贤教诲,就会觉得孔夫子讲得很有道理、孟夫子讲得很有道理,不过我做不到。后面加个“不过”就麻烦了。冉求是夫子的一个学生,他就对孔子提到,他说:孔子,我不是不向往您的教诲、您的学问,实在是因为我力不足也,我的...

主教和助教

主教和助教
摘自         儿童读经班老师,有主教和助教,一般上只要1位主教和1位助教,班上人数较少,或老师经验不足,多加一位助教。       ...

《弟子规》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弟子规》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弟子规》当中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个不是我们的能力,你不能硬著头皮去参加,会把人家的事给搞砸了。所以我们人生选择缘分,不是说我发心就去做。发心,我们还要衡量德行,衡量我们的能力,然后量力而为,循序渐进,这可不能打肿脸充胖...

宝鸡大讲堂:一堂此生必听必上的音乐课

宝鸡大讲堂:一堂此生必听必上的音乐课
“《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在中国传统文化宝鸡首届公益大讲堂上,德育老师靳雅佳用音乐的方式给听众上了一堂“感恩”课。   乐者,发于心而感于物,德音雅乐是从人类心性中自然流淌而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靳雅佳老师,有着近20...

“义”是照顾好我们的同仁

“义”是照顾好我们的同仁
这个“义”里面还有什么呢?照顾好我们的同仁。这个企业家也反思到:“我这几年业绩这么好,可是我几个重要主管统统身体垮下来。”他讲到这里,眼泪都流下来了。这些人跟他打江山,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个都病倒了,都很严重的病情。所以服务好客户,照顾好我们的...

把“泛爱众”学好宽恕的肚量就出来

把“泛爱众”学好宽恕的肚量就出来
夫妇的相处彼此很亲密,我们说嘴巴跟牙齿,不是,牙齿跟舌头,都有可能会咬到,夫妻相处也难免会有摩擦,这个时候要注意,一个巴掌怎么样?拍不响,所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夫妇相处有一个必修科目,不要说夫妇相处了,人生什么时候不需要修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