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8页
近处不能感动无法感动更远的
我们行善,有一个现象要反思。很多人很喜欢捐款,但是兄弟姐妹有需要,不主动帮忙,这是不当的。还有人去做义工,做到婆婆没饭可以吃,这个流弊很大。这个我都是亲自听人家讲的实例。还有一个更严重的,他妈妈抗议,“我那个孩子出去讲孝道,都不孝顺我!”《...
“物虽小,勿私藏”有助于清廉自持
《弟子规》说“物虽小,勿私藏”,再细小的物品,只要不是自己的,都不能私自藏起来,从小应该引导孩子践行这一句,清廉自持的态度是需要从小养成的。《学记》讲“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这是讲教育的预防法,在没有发生之前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态度,在还...
婆媳的问题并不复杂,也都是在一念心态之间而已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其实婆媳的问题并不复杂,也都是在一念心态之间而已。我们在今年举办了好婆婆好媳妇表扬会,结果我们深入去调查这些好婆婆好媳妇的事迹,很有意思发现,好婆婆都...
欲是败家亡国因
在古代,楚王很喜欢腰肢纤细的女子,结果宫中的女子很多都饿死了。上有所好,下面的人就会投其所好,因此所带动的就是错误的风气。家长带错风气,家会垮;国君带错风气,国会垮。所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个国君...
谦退就是给人家留余地
假如是公务员,那是国家还有我们的领导对我们人格跟能力的信任,那更不能去傲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公务员。包含私人公司,今天老板、主管重用我们,我们应该带头勤奋、认真,然后带头人与人和睦相处,那傲慢一定会让身边的人很不舒服。曾国藩先生...
弟子规是传统家教的集大成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家谱里面,家谱里面都有家训,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都有家训。到朱熹,宋朝的时候,这是宋朝大儒,我想他一定是从许多最好的家训、代表性的家训,把里面好的东西它的精神、它的方法融合成一体,写了一篇“童蒙须知”,教小孩的。以后...
生气的根源是我执
俗话又讲,“家火不烧,野火不起”,一定夫妻自己本身出了状况,人家才有可能乘虚而入。所以面对这个情境要冷静,冷静才能把事情处理好。所以先生犯错的时候,要把他当儿子看,不是孩子而已,儿子。有没有哪一位太太,她儿子犯错了,她说我这一辈子跟我儿子没...
教育者、领导者先受教育
强调“正己化人”,教育者、领导者先受教育。在中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上,对“教”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说“上所施,下所效”。这一句话就给我们解释了,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应该是怎么样做的,那就是上面应该怎么做,下面就怎么效仿就好了。这个...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家庭当中还有兄弟关系。林则徐先生讲到,“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一个人连兄弟姐妹都提不起道义、情义了,他说他能够跟人、朋友交心,那是没有基础的,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今天要交一个好的朋友,首先看他有没有孝悌的德行。以前老人都...
圣人救人必然从给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来做起
老子也讲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圣人仁慈为怀,时时想着怎么爱百姓、救百姓,不可能放弃百姓。所以圣人也从事教化百姓。从事教化的人不能有放弃学生、不能有放弃他人的念头,这种心态不是一个从事教育者的正确态度。从事教化的...
真正孝悌之人可以化人
还有提到有一对兄弟,叫施佐、施佑,兄弟都是知州,那官也做得不小。结果,告老还乡,家里面因为这个田产,在那里有口角,好像分了地之后,觉得你分那一块比较好,我这一块比较不好。我读到这里都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你当官的人、读书的人,自己这么大年纪...
《弟子规》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真的每一句大家用心去体会,比方“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同样的,当下属你不可以自专,这事情都没先请示,就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最后做错了,团体跟领导都要背黑锅,所以这个请示也是应该有的态度。像我们之前跟大家有谈过,孔子对四种行为觉得是...
《弟子规》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是礼
小到我们看一个家庭,礼在哪?《弟子规》里面讲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生活很平常的地方。但是才二、三十年的岁月,都反过来做了。比方说我小的时候,是我去请爷爷奶奶吃饭,请回家了,请老人坐好,我们给老人盛饭、端饭,请他们先吃,...
不管老人、不管父母,只管孩子,家道就传不下去
我们来看孔子讲的,家庭不吉祥,问题出在哪?不管老人、不管父母,只管孩子,这个家,家道就传不下去了。我们,比方昨天讲到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吃东西的时候是先想到孩子,还是先想到爷爷奶奶?你看夹菜重不重要?夹菜是你家道要兴了还...
学习要有志向志气
我们就要记住“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而且在行善的过程一定要记住,“当仁不让于师”,行善也要不落人后。所以有一句话讲到“不让古人是谓有志”,意思就是说我们学习以古人为榜样,要抱持著不输给古人,甚至要怎么样?超过古人。这不是傲慢,我...
做任何事都考虑到能不能带动正确、善良的风俗习惯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 孔子藉由这个机会点,教导他的学生,这机会点抓到了,终身不忘。有时我们当老师、当父母,常常讲一些重要的道理,孩子觉得烦。但是一犯错,一有一些情况出现,你把这些道理给他讲清楚,他终身受益。所以,夫子在整部《论...
尽自己的力量叫忠
我们看到忠,尽自己的力量叫忠。我们面对亲朋好友、同仁,任何事情只有一个态度,“怎么为他好?”尽忠。我们就在想,哪怕他错了,我们在想着怎么协助他善后,怎么规劝他让他记住这个教训;而不是去评论,去放马后炮,去讲风凉话,那没有意义,那没有忠诚的心...
好媳妇的共通点
所有的好媳妇也有一个共通点,什么共通点?把婆婆当妈妈看。这还有另外一个很深的道理,我们继续问下去之后,这些媳妇都有来历的。什么来历?她的妈妈都给她交代三件事:第一件事,你可以不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不可以没买给公公婆婆,要先买给公公婆婆。第二件...
母亲是孩子第一个老师
中国人确实最懂得教育,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找不到,中国人懂得教育。中国人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经验、有教育的成果,这是世界第一。中国人教下一代,从什么时候教起?从怀孕教起,这是外国人作梦都想不到的,胎教。历史上所记载的周朝,周文王的母亲...
君子是安住在当下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刚刚提到,求学问是成就自己,不是装样子给人家看。所以我们今天有道德学问,人家不能理解,我们也不贪求,也不难过。会难过,就是虚荣心作祟了,患得患失的心作祟了,那怎么会有道德学问呢?所以你有学问,一心一意为人家...
从小给孩子立规矩
从小给孩子立规矩,从小孩子懂得做事要计划,有时间观念。两岁就开始教了,却是他一生受用的习惯。所以爱孩子还要看得很深远,防微杜渐、深谋远虑。可能当时候在要求,孩子还是有一点难受,但必须突破。你也不能因为孩子难受了,你就不严格要求他...
《弟子规》教学了马上能去实践
夫子在《论语学而第一》,就给我们非常宝贵的教诲。里面提到一个人追求他的道德、学问,他整个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次第,在这段话都点出来。“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以《弟子规》的编撰,就是以夫子这段话为基础...
要把《弟子规》变成生活
我看到许许多多人到最后没有成就,什么原因?真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做到,他没有把他学的东西变成他的生活,变成生活才有味道。你们要把《弟子规》变成生活的话,你过的是谁的生活?孔孟的生活,古人讲孔颜之乐。孔颜之乐谁知道?你真正落实你就知道了。他不能落...
《弟子规》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弟子规》里面的一句经文,叫“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今天我们要让孩子人生幸福,最重要要学的四个字,做人做事的能力。而做人做事这个专注重不重要?那是成败关键,学习贵在专注,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专注才会有所领会,才不会把事情做砸了。而...
教化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礼记.学记》提醒我们,真正要解决问题,要帮助这个社会,“君子如欲化民成俗”,我们看这个君子指的是一个,可以是一个家庭的父母、长辈,到单位是领导,到国家是国家领导人,都可以是君子,包含你是一个中心的负责人,你就是君子。如欲,老祖宗每一句话,...
《弟子规》教“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一句话没做到,可能夫妻会吵!你看称呼自己的公公婆婆说:你爸!你妈!分这么清楚。在大陆一些很好的媳妇都说:咱爸!咱妈!光听到这个称呼就觉得一家亲,很舒服。“财物轻,怨何生”,假如说给你爸两百,给我爸三百,...
养老育幼、修身齐家根本的道理在《弟子规》里头
礼是礼节。人与人之间,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规矩,像《弟子规》里头所说的,基本的规矩,人人都必须要学习的。《弟子规》从哪里来的?世世代代累积的经验,好东西。养老育幼、修身齐家根本的道理在里头,真是宝。统统都做到了,这是圣人;能够做到个...
孩子孝顺父母叫孝道
孝道是孩子孝顺父母叫孝道,现在呢?父母孝敬孩子。还得比赛,给他多少钱,给他多少照顾。倒啦。哪里倒?处处都倒。 比方说我小时候,我去叫爷爷奶奶吃饭,现在呢?爷爷奶奶叫孙子吃饭。以前是我请爷爷奶奶,现在是爷爷奶奶请孙子吃饭。请还不好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