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8页
学习张镇周大人情、理、法都兼顾
当领导确实还有一点不好当,情、理、法都要兼顾,真的有点高难度。在《德育故事》当中有个事例,确实是非常有智慧,又是通达人情事理。在唐朝有个官员叫张镇周,他本来是在寿春当官,调回自己的故乡舒州当都督,都督是很大的官。那他调回自己的故乡,大家想一...
君子九思之貌思恭
“貌思恭”。这个“貌”指的是我们所有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给人的感觉要很恭敬,不要很粗鲁,不要很急躁,这样会给人有压力。在儒家教诲里面说到“威仪三千”,我们在佛家也有非常多的这些戒律,都是让我们能够“貌思恭”。如何让自己的举止、动作都是谦恭、...
要将经典的教诲落实在自己的家庭、团体当中
我们要很冷静,现在整个社会风气还是急功近利多,甚至于我们在弘扬文化的路上,我们自己功利心、名利心其实还在调伏,有可能做着做着,我们也是用功利心在做。所以一个团体互相之间提醒、护念,勇于讲实话,提醒整个团体的方向、步伐,这是必要...
扎好根让前途无限的光明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孝道,像树一样,它是根。文化的本,像树木,下面是根,从根上生本,主干,由本再生干,由干再生枝,由枝再生条,由条再生梢,梢才长叶、长花果,一定要知道它的根。所以中国人五千年来,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孝亲、尊师,尊师是敬,合起来就两...
以义应当,曲得其情
“曲得其情”,你了解实际情况,去理解每一个人,去帮助每一个人,在这个事情当中得到启示,得到正确的引导,他经一事就长一智,他感激你的栽培。能做到“以义应当,曲得其情”,唯有时时保持真诚心才做得到。诚信、诚信就是不怀疑人,在《论语》当中夫子有讲...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孔子说的,在《孝经》里面讲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当时看到这一句,高兴得在家里面跑了好几圈。为什么?我终于抓到教育的根本在哪,就是教孝道。德行是本,而德行的本是什么?是孝,教育就要从这里开始。我们从两代人来看,上一代三、四十...
平常心不妄动,观照力会愈来愈强
我们平常心都很清净,哪一个念头不对、哪一句话不对了,马上就有警觉,就能发觉。平常要培养自己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清净的心、不烦恼的心,不然我们妄念很多,要观照自己就不容易了。就好像我们前面这一潭湖水,它波涛汹涌的时候,请问这个湖水照什么照得清楚...
教育的根本:长善救失
好,而这个“悲智双运”当中,首先,我们要抓到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根本:长善救失。而这个“长善”当中,这个善最重要就是善心,就是这一颗心。救他的过失。 而这个长善心就让我们了解到,成就孩子的这一...
母亲把儿子教成圣人
母亲可以把儿子教成圣人,教成贤人,这是她最伟大、最了不起的事业,这是天赋的大任。你自己事业做得再好,你底下没有后代,这个我在讲席里头常讲,你一生的努力都等于零,没有后代。这个没有后代不是说你没有儿孙,是没有能传你的道统,你的家风、你的道统、...
每天鞭策自己道德有没有进步
孔子曾经有一次,刚好子贡,子贡口才很好,他在批评别人,孔子说,“赐也贤乎哉”,端木赐啊,你很贤德了吗?“夫我则不暇”。孔子讲,我是连批评别人的时间都不够啊,怎么还能有那些闲功夫呢?孔子是什么态度?“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近处不能感动无法感动更远的
我们行善,有一个现象要反思。很多人很喜欢捐款,但是兄弟姐妹有需要,不主动帮忙,这是不当的。还有人去做义工,做到婆婆没饭可以吃,这个流弊很大。这个我都是亲自听人家讲的实例。还有一个更严重的,他妈妈抗议,“我那个孩子出去讲孝道,都不孝顺我!”《...
“物虽小,勿私藏”有助于清廉自持
《弟子规》说“物虽小,勿私藏”,再细小的物品,只要不是自己的,都不能私自藏起来,从小应该引导孩子践行这一句,清廉自持的态度是需要从小养成的。《学记》讲“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这是讲教育的预防法,在没有发生之前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态度,在还...
婆媳的问题并不复杂,也都是在一念心态之间而已
蔡礼旭老师主讲 编辑:弟子规公益网 其实婆媳的问题并不复杂,也都是在一念心态之间而已。我们在今年举办了好婆婆好媳妇表扬会,结果我们深入去调查这些好婆婆好媳妇的事迹,很有意思发现,好婆婆都...
欲是败家亡国因
在古代,楚王很喜欢腰肢纤细的女子,结果宫中的女子很多都饿死了。上有所好,下面的人就会投其所好,因此所带动的就是错误的风气。家长带错风气,家会垮;国君带错风气,国会垮。所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个国君...
谦退就是给人家留余地
假如是公务员,那是国家还有我们的领导对我们人格跟能力的信任,那更不能去傲慢。“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公务员。包含私人公司,今天老板、主管重用我们,我们应该带头勤奋、认真,然后带头人与人和睦相处,那傲慢一定会让身边的人很不舒服。曾国藩先生...
弟子规是传统家教的集大成
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家谱里面,家谱里面都有家训,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都有家训。到朱熹,宋朝的时候,这是宋朝大儒,我想他一定是从许多最好的家训、代表性的家训,把里面好的东西它的精神、它的方法融合成一体,写了一篇“童蒙须知”,教小孩的。以后...
生气的根源是我执
俗话又讲,“家火不烧,野火不起”,一定夫妻自己本身出了状况,人家才有可能乘虚而入。所以面对这个情境要冷静,冷静才能把事情处理好。所以先生犯错的时候,要把他当儿子看,不是孩子而已,儿子。有没有哪一位太太,她儿子犯错了,她说我这一辈子跟我儿子没...
教育者、领导者先受教育
强调“正己化人”,教育者、领导者先受教育。在中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上,对“教”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说“上所施,下所效”。这一句话就给我们解释了,良好有效的道德教育,应该是怎么样做的,那就是上面应该怎么做,下面就怎么效仿就好了。这个...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家庭当中还有兄弟关系。林则徐先生讲到,“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一个人连兄弟姐妹都提不起道义、情义了,他说他能够跟人、朋友交心,那是没有基础的,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今天要交一个好的朋友,首先看他有没有孝悌的德行。以前老人都...
圣人救人必然从给正确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来做起
老子也讲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圣人仁慈为怀,时时想着怎么爱百姓、救百姓,不可能放弃百姓。所以圣人也从事教化百姓。从事教化的人不能有放弃学生、不能有放弃他人的念头,这种心态不是一个从事教育者的正确态度。从事教化的...
真正孝悌之人可以化人
还有提到有一对兄弟,叫施佐、施佑,兄弟都是知州,那官也做得不小。结果,告老还乡,家里面因为这个田产,在那里有口角,好像分了地之后,觉得你分那一块比较好,我这一块比较不好。我读到这里都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你当官的人、读书的人,自己这么大年纪...
《弟子规》说“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真的每一句大家用心去体会,比方“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同样的,当下属你不可以自专,这事情都没先请示,就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最后做错了,团体跟领导都要背黑锅,所以这个请示也是应该有的态度。像我们之前跟大家有谈过,孔子对四种行为觉得是...
《弟子规》教“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是礼
小到我们看一个家庭,礼在哪?《弟子规》里面讲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是生活很平常的地方。但是才二、三十年的岁月,都反过来做了。比方说我小的时候,是我去请爷爷奶奶吃饭,请回家了,请老人坐好,我们给老人盛饭、端饭,请他们先吃,...
不管老人、不管父母,只管孩子,家道就传不下去
我们来看孔子讲的,家庭不吉祥,问题出在哪?不管老人、不管父母,只管孩子,这个家,家道就传不下去了。我们,比方昨天讲到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吃东西的时候是先想到孩子,还是先想到爷爷奶奶?你看夹菜重不重要?夹菜是你家道要兴了还...
学习要有志向志气
我们就要记住“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而且在行善的过程一定要记住,“当仁不让于师”,行善也要不落人后。所以有一句话讲到“不让古人是谓有志”,意思就是说我们学习以古人为榜样,要抱持著不输给古人,甚至要怎么样?超过古人。这不是傲慢,我...
做任何事都考虑到能不能带动正确、善良的风俗习惯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 孔子藉由这个机会点,教导他的学生,这机会点抓到了,终身不忘。有时我们当老师、当父母,常常讲一些重要的道理,孩子觉得烦。但是一犯错,一有一些情况出现,你把这些道理给他讲清楚,他终身受益。所以,夫子在整部《论...
尽自己的力量叫忠
我们看到忠,尽自己的力量叫忠。我们面对亲朋好友、同仁,任何事情只有一个态度,“怎么为他好?”尽忠。我们就在想,哪怕他错了,我们在想着怎么协助他善后,怎么规劝他让他记住这个教训;而不是去评论,去放马后炮,去讲风凉话,那没有意义,那没有忠诚的心...
好媳妇的共通点
所有的好媳妇也有一个共通点,什么共通点?把婆婆当妈妈看。这还有另外一个很深的道理,我们继续问下去之后,这些媳妇都有来历的。什么来历?她的妈妈都给她交代三件事:第一件事,你可以不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不可以没买给公公婆婆,要先买给公公婆婆。第二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