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9页

兄弟能友爱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

兄弟能友爱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
“友悌”,其实这个友悌在家庭当中,“友”是指友爱,兄姐对弟妹的友爱,延伸到长辈对晚辈的友爱。包含妯娌之间,同嫁到一户人家,这些媳妇之间,也要年长的友爱年幼的;包含同娶一家的姐妹,这个在马来西亚是怎么称呼?这几个男子之间称,我们在台湾叫连襟,...

道德是做人的大根

道德是做人的大根
扎下“大根”。根是根本,这个大根是比喻,好像一棵树一样,根深,这个树一定长得高、长得大,枝叶丰茂。大根是什么?大根就是道德。道德是做人的大根,是伦常的大根,是我们生活工作的大根,是处事待人接物的大根,它太重要了。它说些什么?在我们中国文化里...

把道理熏到印在心上了,遇到境界正念就起来

把道理熏到印在心上了,遇到境界正念就起来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既然知道这个妄想纷飞没什么用了,赶紧安住当下就对了。其实人放不下,念头一直上来就放不下这个念头嘛。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这个看不破里面有一个道理是什么?不明理。你说他不懂,他又可以给你讲;你说他真懂呢,他又做不到。是吧?...

好好落实“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离家门和顺就不远了

好好落实“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离家门和顺就不远了
第一句讲到“家门和顺”,一家和和气气,长辈慈祥,晚辈懂得顺从、恭敬,那整个家是一团和气。虽然“饔飧不继”,饔是早饭,飧是晚饭,不继就是三餐不是很宽裕,吃得不是很好。但『亦有余欢』,虽然物质享受不算是很好,但是精神、人和、家庭的气氛,让每个人...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诚信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诚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假如我们不守信,还要找一些藉口,诈是欺骗,妄是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失信,那可能就造成“倘饰,增一辜”。到最后人家又了解到你不愿意去承受你的失信,那你的名声可能就会愈来愈差。当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孝”字代表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

“孝”字代表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
中国的文字是充满智慧的符号,这是全世界独有的表意文字。从中文的“孝”字来看,“孝”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它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老”表上一代,“子”表下一代,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象徵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体的关系。在“老”这个部分我...

教学的目的是教成为圣人、成为贤人、成为君子

教学的目的是教成为圣人、成为贤人、成为君子
中国古时候教学,是以见性为目的,以觉悟为目的,不是叫你死背死记。背书是一种方法,不是目的。背书用意在什么地方?就是修定,因为你不背书,你就会胡思乱想,你有杂念,你有妄想。用读书这个方法把你的妄想打掉,把你的杂念打掉,让你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

“怒”字提醒我们“心”已经变成“奴”隶

“怒”字提醒我们“心”已经变成“奴”隶
就是脾气大。脾气大的后果很不好,人在盛怒之下做的事情,往往是后悔莫及。比方说在历史当中,一怒杀人,一怒发动军队。那个后果都很难收拾。     比方,唐太宗是很有德行的人,但是他也免不了错杀了忠臣。有一次,有一个...

近思盖父母之愆

近思盖父母之愆
师长也提到,“近思盖父母之愆”。其实当我们有很好的道德,亲朋好友见到父母,就会肯定我们的风范,就会忘掉我们家庭甚至父母曾经做过的不好,所以“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人家说,“哇,这个姓氏的子孙为社会、为民族做了很多好事”,所有祖宗...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在《诗经》当中、《书经》当中也都告诉我们,人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这是《诗经》上面说的;《书经》上说的“作善降之百祥”,你人生的吉祥、福报都是自己肯去积德行善感召来的。孟子有段话讲到,“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

《弟子规》之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弟子规》之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这个也是讲话的礼貌,在尊长前面声音也要放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他们的谈话。现在的孩子对于什么时候应该讲话,什么时候不应该讲话,这个分寸的拿捏比较缺乏。往往一群孩子遇到一起,就控制不住,大吼大叫,都快闹翻天了。这个时候我们长辈要适时去制止,不然...

父子关系也“实皆不可伪”

父子关系也“实皆不可伪”
父子,这个父子关系也“实皆不可伪”,完全至诚去做。我们看二十四孝很多故事,都是把古人对父母的至孝,把它点出来,把它记录下来。我们看子路“百里负米”,就是那分想到父母能吃好,他就高兴,哪怕是百里扛这么重的米,他都欢喜!那分心可贵,那分心境是我...

不能被欲望冲昏头,因为欲令智迷

不能被欲望冲昏头,因为欲令智迷
我们看《朱子治家格言》这段话,在很多历史当中给我们教训。而男子要懂得重德,男子一定不能被欲望冲昏头,因为欲令智迷,欲望一重,他的判断力就不见了。这个故事的开头,也提醒女子心胸要宽大,不然心胸狭窄,言行都会成为这个家庭的斧头利剑,把这个家搞得...

《弟子规》说“置冠服,有定位”是好习惯

《弟子规》说“置冠服,有定位”是好习惯
有一次我们有一支录音笔,被同仁借走了,借走之后,因为那时候很赶,马上就拿给他。结果该还的日期到了,没人拿回来还,这个借出去的人就在那嘀咕,情绪也上来:你那么紧急,我赶紧拿给你,你也不赶紧拿回来还我,还要我背黑锅。有没有道理?这个时代要注意,...

《弟子规》所形成的心境,都跟为人臣是相应

《弟子规》所形成的心境,都跟为人臣是相应
我们看君臣之道,事实上是父子之道的延续,我们看移孝作忠,君臣之间都称君父、臣子,所以为君者跟为父母之道,它的理是相通的,为人子跟为人臣之道也是相通的,我们都说臣子、臣子。所以这父子之道延续到学校,是师父跟师兄弟;延伸到社会,它是君父跟臣子之...

时时要有战战兢兢的态度的态度

时时要有战战兢兢的态度的态度
孔子参观周朝的太庙,里面有欹器,“孔子问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盖为右坐之器。”就是在天子坐的右边放的一个器皿。我们从这里可以感觉得到,古代的这些领导者、天子,高位的人,他们都有一个战战兢兢的态度,生怕自己没有在道上,没有在正念上,都会希...

《弟子规》中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

《弟子规》中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
我们今天希望孩子的成绩好,是养成他良好的学习动机,就是他的责任,他的孝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每天固定读书,不放逸;再来,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弟子规》就有,“方读此,勿慕彼”,学习要专注;“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所...

抓住机会引导孩子“信”

抓住机会引导孩子“信”
还有“信”,以至无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都有很多机会点可以抓。像“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说谎也算常见的情况,我们要引导他不可说谎;再来,要引导他“过能改,归无无;倘�饰,增一辜”。教育孩子不用太心急,要以缓制急,以宽制褊,以静制动,以沉制浮...

南京市第一中学周年校庆致辞

南京市第一中学周年校庆致辞
尊敬的郑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以及嘉宾们,大家好!今天喜逢南京一中一百一十周年校庆,记得净空是在二十岁的时候,也就是一九四六年,就读于南京一中,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七十年过去了。记得在南京一中读书期间,得到学校老师们的辛勤栽培,还有...

《弟子规》是实用的礼教践行手册

《弟子规》是实用的礼教践行手册
《弟子规》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都离不开礼教。“入则孝”,对父母内心诚敬,外面的一举一动,“冬则温,夏则酢薄“父母命,行勿懒”。“出则悌”,对长辈以至对师长的恭敬,都在其中。包含对一切事诚敬。交代我们的事,尽力去做,绝不随便,绝不应付。《曲礼》...

老师在古老的中国是最受社会大众尊敬的人

老师在古老的中国是最受社会大众尊敬的人
老师在古老的中国是最受社会大众尊敬的人,中国古代有两种行业,一种是教书,一种是医生。教书是启发人的慧命,就是智慧,医生是帮人治生理上的疾病。这两种人,在古时候,他们在社会上是一种义务工作者,不会讲求报酬的。所以老师教学生,学生家境环境好的,...

一个人处世待人的态度是从家庭养成的

一个人处世待人的态度是从家庭养成的
我们读书的时候常常说地球村、地球村,地球已经变什么?村落了。所以我们能真正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落实好,进而能仁爱和平面对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世界国家的人,那就能达到天下安定,天下平。所以整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不是理论,它是每个人都可...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人问谁,对以名”,我刚刚是突然想到,有些人喜欢走路很轻,然后吓人。我后来发现,这样的人特别怕人家吓他,这个叫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有人问“是谁?”应该回答自己的名字,我是某某某。你不能说“我,我就是我,你听不出来吗?”让人家对方在电话那头很...

中国人懂教育,重扎根教育

中国人懂教育,重扎根教育
谈到教育,外国研究中国文化的人都佩服,中国人懂教育,过去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能把人教好,怎么教的,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懂得胎教,这个根多深!母亲怀孕十个月,母亲就注意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端庄,不能有偏邪。为什么?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影...

从小就学《弟子规》能感动他身边的小朋友、能感动身边的大人

从小就学《弟子规》能感动他身边的小朋友、能感动身边的大人
一个小朋友,假如从小就学《弟子规》,他就能感动他身边的小朋友,他就能感动身边的大人,他怎么会没福呢?有一个小孩,才学《弟子规》没有多久,那一天刚好妈妈买了两颗梨子。妈妈跟着他坐在那里,就看到这个四岁的孩子盯着两颗梨子,盯了老半天都不吃,然后...

要用理智去效忠

要用理智去效忠
这个尽忠还是都要很理智去面对。有可能我们在弘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上司领导,他走的路线不对,这个时候,也不能因为个人情感,跟着他偏掉了。你说,“可是他对我有恩德。”他对我有恩德,是引领我们进入传统文化的学习啊,是吧?你把传统文化学得更好,他的...

虚心涵泳

虚心涵泳
再来是“熟读精思”,还是要下功夫把这些经教要念熟,它才能起观照,而且时时想着,这个思也是思虑如何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世待人,叫熟读精思,这第二个。第三“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六点是《朱子读书法》给我们学习也是很好的提醒...

用君亲师来自我观照能“德日进,过日少”

用君亲师来自我观照能“德日进,过日少”
“德日进,过日少。”相信人与人一定往愈来愈圆满的一个境界去发展。上一次也提到只要领导者,只要父母、老师能够遵守君亲师,一定可以把员工、把孩子、把学生教好。相同的,今天同事之间可不可以作君亲师,可不可以?可以。同事之间,我们都能够遵守公司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