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

夫妻相处本应该互相尊重、感恩

夫妻相处本应该互相尊重、感恩
有一对夫妻结婚六十多年了,都没有吵过架,没发过脾气,晚辈就很佩服地请教:“老先生贤伉俪相处之道,秘诀在哪里?”老先生说:“我们结婚时就约定,只要有一方情绪不好要发脾气了,另外一个人就出去散步。”一个巴掌拍不响!说到这里,老先生笑得很开心地说...

修学首先一定要不自欺

修学首先一定要不自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己真的有学问,就可以跟人家切磋,可以利益他人,可以觉悟他人。真正有修养的人,慈悲、仁爱,别人能得利,他比别人更高兴;别人能闻圣贤教诲,他比别人更高兴。所以能跟人切磋,能跟人介绍经典,他快乐、高兴。那就是仁爱之心...

学好弟子规能少走冤枉路

学好弟子规能少走冤枉路
诸位家长,要珍惜老祖宗的智慧,绝不能再浪费,我个人体会很深,因为我从事教学,我教了孩子一两个月《弟子规》,感受到这些教诲对孩子一辈子都受益,所以我马上开着车去找我的结拜大哥,我一边吃饭一边把《弟子规》打开,一句一句地念给他听,讲这一句话对孩...

孝道是我们与人交往的一个判断依据

孝道是我们与人交往的一个判断依据
我记得我在秦皇岛一次讲座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当你拿到一颗最好吃的食物,一颗糖果,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诸位朋友,你第一个念头动了没有?坐在前排有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连想都没想他就说:赶快吃下去。他很有优点,因为他很诚实,他不虚伪,他马上脱口...

力行孝道习气就能放下

力行孝道习气就能放下
 因为修道,习气不能去掉,往往孝道不圆满。念念为父母着想,力行孝道,很多习气就能放下。所以《弟子规》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这个身体有损伤,有时候往往是逞强、好面子,“哎呀,人家都没穿外套,只有我穿外套,不好看...

弟子规教养孩子的恭敬心

弟子规教养孩子的恭敬心
弟子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是长养孩子从小对父母要恭敬,当孩子恭敬之心对父母都提不起来,那这一辈子就很难再对人恭敬。而一个人不恭敬衍生出来就麻烦了,对事轻慢,对这些长者不恭敬,长者交代的事他会很重视吗?他会轻忽、会随...

弟子规能够化解夫妻问题

弟子规能够化解夫妻问题
我们现在人生当中最难突破的是什么问题?哪一个问题困难度比较高?来,你们出招吧。自己的习气。来,掌声鼓励一下。这位朋友契入了,契入修行最正确的态度,障碍不在外,在自己。这位师兄境界这么高,我也不知道怎么接下去了。因为本来我想说看看大家觉得现在...

对父母的孝心从弟子规第一句开始做

对父母的孝心从弟子规第一句开始做
对父母的孝心,从《弟子规》第一句开始做,“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对父母讲话的态度开始学起。那我们现在看,叫孩子“小明!”小明怎么回答?“干嘛”(阿弥陀佛),你看现在的孩子都回答:“干嘛,你没看我在忙?我在看电视!”有没有礼貌?...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弟子规》才说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今天,我们读了这句话把它记起来,没有入心,这个还是知识。而且,很可能我们会拿着这句去要求别人,那就不妥当了,这个学习就会愈偏愈远了。但是我们这两句是拿来改...

弟子规教育人才是兴衰的关键

弟子规教育人才是兴衰的关键
原才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而人才的重要性,在经典当中是处处都有体现。比方在《资治通鉴》当中讲到,“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整个政治要办理得好,根本最重要要有好的人才,要有好的人才,要谨慎的来推举,而且还要考核,是真正有德有能的人...

弟子规之生事弊: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弟子规之生事弊: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是“生事弊”。就是虽然我自己不讲,可是别人讲,我怎么样?我不受他的影响,最好是我不要参与,就是连听我都不要听,我就离场、离席就好了。别人在讲东家长、西家短闲话的时候,我们就默默的离开就好,或者是我们借故...

弟子规教要有谨慎的态度

弟子规教要有谨慎的态度
谨慎,在哪些地方谨慎?处处要谨慎。您看《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教谨慎的态度,“非圣书,屏勿视”,谨慎保护这颗心不要受污染,所以看不要乱看,“蔽聪明,坏心志”。听不要乱听,“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斗闹场,绝勿近”。只要会污染自己...

弟子规教“事诸兄,如事兄”

弟子规教“事诸兄,如事兄”
“事诸兄”,把对方的兄弟姐妹都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于晚辈都当作自己的晚辈。那个时候,我在读小学,往往在要缴学费那个时候,因为我母亲她们那边的晚辈,有些家境比较没有那么好,都有可能缴不出学费,我父亲都没等我母亲开口,就主动的:你哪个外甥、...

弟子规里讲的步从容,立端正是什么意思

弟子规里讲的步从容,立端正是什么意思
行住坐卧“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走路的时候要从容,不慌不忙。走路也是修行,也是要在定中,不要走得太快,也不要走得太慢。站立的时候要抬头挺胸,不可以弯腰驼背。我每次讲这句心就发虚了,心一发虚,言语就没有摄受力。不弯腰驼背,才会达到...

学习弟子规能提升孩子做事能力

学习弟子规能提升孩子做事能力
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所以弟子规中的“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则;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

时时刻刻都能用《弟子规》来自我观照

时时刻刻都能用《弟子规》来自我观照
当我们懂得在每句经文当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样就能“德日进,过日少”。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求学问的重要方法。而长时是指时时刻刻都能用《弟子规》来自我观照。古人常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三天不读书,气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

“平等”是对彼此人格的尊重

“平等”是对彼此人格的尊重
教育的核心在以身作则。我们今天学的每一句经教,每一部经典,我们的态度就是从我开始做起,这就对了,这就是最省力的教育方法。这一次遇到孔老夫子第七十二代的子孙,他们以前也没有读《弟子规》,可是他一接触,很高兴。然后他说道:我虽然没有读过《弟子规...

读书人要笃志而力行

读书人要笃志而力行
“以之为士。”这个“士”就是读书人,古代称知识分子。假如这一个读圣贤书的人也是不喜欢劳动,不喜欢勤奋,喜欢安逸的话:“则不能笃志而力行。”“笃志”就是很坚定他的目标。其实我们看读书人求功名,进而有一官半职能够去服务教化老百姓。可是很多人考功...

学了《弟子规》一定要力行

学了《弟子规》一定要力行
学了一定要怎么样?做,我们不能接受圣贤教诲,就会觉得孔夫子讲得很有道理、孟夫子讲得很有道理,不过我做不到。后面加个“不过”就麻烦了。冉求是夫子的一个学生,他就对孔子提到,他说:孔子,我不是不向往您的教诲、您的学问,实在是因为我力不足也,我的...

《弟子规》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弟子规》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弟子规》当中说“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个不是我们的能力,你不能硬著头皮去参加,会把人家的事给搞砸了。所以我们人生选择缘分,不是说我发心就去做。发心,我们还要衡量德行,衡量我们的能力,然后量力而为,循序渐进,这可不能打肿脸充胖...

童蒙教育经典《弟子规》与执行力

童蒙教育经典《弟子规》与执行力
譬如说我们举一个例子,现在大家都在讲执行力。我们看了西方人讲的第一本关於执行力的书,好像还明白这个执行力是怎么回事,但是我们再看了第二本、第三本关於执行力的书,就愈看愈不明白这个执行力是怎么回事了。但是我们只要打开中国的童蒙教育经典《弟子规...

《弟子规》讲“己有能,勿自私”会得到人和

《弟子规》讲“己有能,勿自私”会得到人和
孟子有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谁最重要?人和。对,所以要能与人相处得好,才能有很好的人和,才有很大的团结力量。那如何赢得人和?当然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们要落实《弟子规》这些教诲,《弟子规》提到“己...

企业推行《弟子规》制度要相应

企业推行《弟子规》制度要相应
我们假如在企业界来看,哪个企业要倒了,就看那钱都只在他老板的手上。哪个企业可以永续发展下去?就是他服务的客户都能够真正得到他企业的服务跟利益,这个才是他企业长久之道。所以我们看到古代这些例子,我们也要懂得怎么用在现在的企业、现在的社会,精神...

管理好大家族必须要有家教

管理好大家族必须要有家教
要想管理好这样一个大家族,必须要有家教,而《弟子规》是中国许多家庭教育的集大成,首先教育后代要明了“孝道”,孩童不仅要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懂得孝敬父母的兄弟,还有自己的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还有高祖父母的兄弟。孩童犯过错,每个长辈都有管...

人生最重要的本是孝道、是德行

人生最重要的本是孝道、是德行
我们在经典当中常常读到,“读书志在圣贤”,圣贤就是目标,这目标是正确的。而圣贤他不是高不可攀的,什么是圣贤?在家是好父亲、好母亲、好儿子、好女儿、好婆婆、好公公、好媳妇、好丈夫,这个就是圣贤。圣贤就是能敦伦尽分,演什么像什么,所以每个人在每...

羞耻心也是从孝心当中延伸出来的

羞耻心也是从孝心当中延伸出来的
我们看礼义廉耻,对父母礼貌,“父母呼,应勿缓”,你看看这些德行都很自然的从孝道当中流露出来,对父母讲道义。我们看古代的人,父母都已经离开了,常常念父母的恩,常常想著还流眼泪,甚至有好吃的都是很遗憾,没有能让父母吃上。这种义,连父母离开了这种...

学问贵在能够力行去做而不是背多少

学问贵在能够力行去做而不是背多少
我们刚刚讲到很多的观念颠倒,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错了,但是一错又没有遇到好的缘分让我们的态度扭转过来,错误了二十多年,不只耽搁了二十多年的岁月,还积累了二十多年的错误要收拾残局。俗话讲后悔、后悔,都是后面才来悔。这一个家长进来以后,看了这本手册...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弟子规》当中告诉我们,“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我们学习一本经教,就深入的去学习它,把它学习好,再学第二部经。假如今天学学这本,明天学学那本,心不容易专注,而且很容易就变成好像研究一样了,只是知识的记忆而已,没有真正深入到自己的...